2016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专业学位)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生产
【答案】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2. 意蕴
【答案】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意蕴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并只有在整体性中才得以确定。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现。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3. 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
【答案】维克多·巴巴纳克是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他最早提出“设计理论”这一观点,著有《为现实世界的目的》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设计的三个日的: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和阶层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为健康人服务,而且应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必须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必须为保护地球服务。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的三个目的反应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对美国和世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诸多观点更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奉行的准则。
4. 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5.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6. 审美直觉
【答案】审美直觉是一种瞬间领悟能力。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这种能力就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具有整体性、直观性、自然性等特征。
7. 解衣般礴
【答案】“解衣般礴”是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精神投入。“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就是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8. 古典主义
【答案】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①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古典主义强调复古,号召“摹仿自然”,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 ②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③结构严谨。例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间一致(限于一昼夜之内); ④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为雅俗两种,粗词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 ⑤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二、简答题
9. 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答案】(1)艺术欣赏的性质
①艺术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
这种认识既包含着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与理解; 也包含着对作品中的题材意义、主题思想、人生经验、道德判断等的认识与理解; 更进一步说,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还能通过作品深入认识和理解广大的现实世界。
②艺术欣赏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欣赏者是通过感性的形式和形象来理解和把握真理的,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范畴。
③艺术欣赏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
(2)艺术欣赏的特征
①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a. 艺术欣赏的对象是以感性和形象的方式旱现给欣赏者的。
b. 艺术作品呈现给欣赏者感性方式中包含着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
②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a. 艺术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既是认识理解艺术作品的特殊方式,也是艺术欣赏中审美享受的重要条件。
b. 艺术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因不同的艺术门类所采用的不同艺术语言和存在方式而不同。 ③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10.如何理解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与共同美感?
【答案】(1)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①共鸣现象的内涵
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是指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的现象。
②共鸣现象的特征
共鸣现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
③达到共鸣的条件
a. 从客体方面来说
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
b. 从主体方面来说
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 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
(2)审美活动中的共同美感
艺术欣赏中美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们并不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而是共存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之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