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642艺术学原理之西方美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践美学
【答案】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
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
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
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2. 荒诞
【答案】荒诞是西方观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基本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3. 形与神
【答案】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即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本质。最早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后来将形与神应用到批评文学文本的形象和内涵,影响深远。
4. 社会美
【答案】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社会美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5. 自然美
【答案】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 《画理探微》
【答案】《画理探微》是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所著的美学著作。它从美学、哲学上分析和论述中国绘画与历史,并提出了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个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架构。
7. 荒诞主义戏剧
【答案】荒诞主义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十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底啊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定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二战后西方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主义戏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只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8. 表演艺术
【答案】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演奏和演唱以及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的艺术,主要指音乐和舞蹈。美的形式既是意象创造的中介,也是情感对象化的中介,或者说艺术既能创造形象,也能表现情感,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可能偏重于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重形象的创造,或重情感的表现。
二、简答题
9. 简述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答案】(1)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3)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人类审美发生的根源最终归结为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所以说,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审美发生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10.悲剧的美感是什么? :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三种因素:
(1)怜悯,就是看到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情和惋惜;
(2)恐惧,就是对于操纵人们命运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
(3)振奋,就是悲剧主人公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
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答案】
1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此主要内容?
【答案】(1)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的四种不同意见
①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②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他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④近代心理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2)美学对象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
①美的问题
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 客观的? 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美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 美的根源、特征、形态以及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②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如研究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美感与快感的联系和区别,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想象、情感和理性的关系,这些都是属于审美心理学。
③艺术问题
有两种情况且都是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
a. 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即从哲学上研究艺术的一般规律;
b. 侧重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
④美育问题
a. 包括美育的本质特征、任务以及美育的实施。
b. 美育是为了提高审美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以便更好地去创造美。
12.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答案】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13.如何理解荒诞感。
【答案】(1)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2)荒诞感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人与世界的疏离,一个是由此造成的心理苦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