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简答论述题

1. 网络、手机等新形式媒体将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答案】网络、手机等形式的新媒体会分流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而且在未来有后来者居上的事态,80, 90后的年轻人更习惯上网看电视,上网读新闻,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新闻信息或者登陆网站。电子版的报纸杂志都开发了用户端。

(r )「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还很有限

①“谁”:网络用户中的非主力消费者比重偏大。一般而言,社会主力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收入水平。与传统媒体相比,口前网络用户中的非主力消费者比重偏大,这制约着网络广告口标对象的含金量。

②接触渠道的费力程度:用户接触网络的费力程度较高。③对广告信息触达的掌控程度:网络用户对广告触达的掌控程度较高。④对广告的容忍度:网络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最低,导致网络广告创意空间有限。

⑤对渠道的信任程度:对网络的信任度相对较低。广告是一种说服性传播。霍夫曼的一项研究表明,信源可信性越高,传播效果越好。(2)网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近虑”“远忧”

②“近虑”:网络确已分流走传统媒体的部分广告份额。网络对分类广告的分流作用大于展示类广告。网络对消费者卷入度高的产品广告的分流作用大于对消费者卷入度低的产品广告。网络对采用有意劝服路径的广告的分流作用大于对采用无意劝服路径的广告。“远忧”:网络用户质与量的变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媒介即讯息”是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真正威网络用户量与质的变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尚处于发展期,其前途和未来形态难以限量。媒介对用户的塑造。

2. 如何预估报纸降价行为对其总收益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1)格降低对总收益的影响力

①即会因降低价格而提高销售量进而增加了总收益,又会因降低价格减少总收益。

②如果价格上升导致的总收益增加大于销售量减少导致的总收益减少,则总收益最终表现为增加。

③反之,则表现为减少。价格变动对总收益到底是提升作用大还是抑制作用大则要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规律

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

②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需求富于弹性),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

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单位需求弹性),价格上升或下降,总收益保持不变。

(3)报纸降价与利润

判断报纸降价与利润的关系要考虑报业二元产品市场的特殊性。降价对广告收入的影响对于降价策略能否带来利润的增加至关重要。要考虑降价对广告收入的影响就需考虑以下两个基本因素:

①降价对发行量的影响:报纸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而言,如果报纸富有弹性,则降价所引起的发行量增加的规模倾向于引起广告主的反应,有利于增加广告刊载量和提高广告价格,从而增加广告收入。

②发行量增加对广告主的影响:发行量在广告主广告决策中的权重。无论是从广告价格还是从吸引更多广告主上看,发行量都为广告主广告决策的一个基本考量维度。

3. 媒介企业如何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

【答案】(1)产品差异化

这是指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者提供产品过程的诸条件上,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足以引诱购买者的特殊性,并以此在争夺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产品差异化的手段多种多样它可以建立在产品本身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种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要创造产品差异化,就要了解整体产品的概念。

(3)整体产品概念与产业价值链

整体产品概念与产业价值链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是从消费者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全部利益和满足的角度提出来的。整体产品概念由三个层次组成:

①核心产品

即是产品核心,是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层次,是消费者真正购买的东西,是消费者需求的中心内容。

②形式产品亦称有形产品,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实体的外观,是核心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市场上可以为消费者识别的产品或服务的外貌特征。具体有质地、特征、式样、品牌名称、包装等方面。

③附加产品

这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如产品使用的示范或指导、免费送货、质量保证、设各安装、维修、技术培训、售后服务、提供信贷等方面。

(4)产品差异化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技术创新策略

当产业内的企业过于拥挤时,进行技术创新,是对产业要素进行重构、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并成为主导企业的绝好时机。同时这也是避免价格战的一种有效方法。

②广告策略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也是有效的产品差异化手段。广告除了具有传播产品信息的功能,还可以培养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把该产品同其他与之有替代关系的产品分割

开来,诱导消费者进行重复购买。

③流通系列化策略

该策略也称为纵向一体化或纵向约束。纵向一体化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产业整合策略。

④市场集聚策略

该策略是指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细分目标市场,从而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争取局部的竟争优势。

4. 传媒投资被称为“资本与智慧的共舞”,试搜集一些传媒投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资本合作伙伴判别、合作机制构建、退出机制设计等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剖析其成功与失败的深层原因。

【答案】(1)资本合作伙伴判别

①及格线原则

根据自己的媒体类型、行业特点、发展目标、经营模式、竞争格局等变量因素设置引入资本的及格线,考量投资方的资本实力。

例如,北京的报业市场,1998年《北京晨报》创刊时,仅以1500万元的资金就成功地占据了北京报业第三的位置,而仅仅两年后,当《京华时报》要想达成这一市场目标时,资金“门槛”己经升到了5000万元左右。据估计,未来一两年内,试图进入北京主流报业市场的资金门槛会进一步提升至1亿元以上的水平。

②战略目标契合度原则

媒体投资是一个长线项目,首先要分清投资方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其次是了解投资方进入传媒产业的战略动机,寻找媒体的长期发展战略与投资方战略之间的契合。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投资传媒都包含着各自的需求和目的。可以把这些需求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 荣誉需求

这种投资在前几年比较多见,如企业老板为了获得某种政治身份或荣誉投资传媒,也不求什么资金回报。但随着投资人的行为趋于理性,这种投资已经越来越弱化。

b. 传播需求属意媒体的传播作用,例如企业需要宣传或树立品牌,它投资传媒,利用媒体的传播功能来推介自己的产品。

c. 利益需求

即看中媒体的所谓高额盈利前景,这种投资目前在传媒市场上占据大部分。

d. 产业链扩充需求

这也是目前投资媒体比较常见的类型,例如新东方教育集团投资创办《新东方英语》,杂志本身也是其教育产品的一个载体。

e. 战略扩展需求

即从企业战略出发,整体介入传媒行业,其投资特点是投入巨资、长期进入并一定要在行业内做到行业领先地位。

③互补性原则

媒体需要资本,也需要资源。在引入资本的同时,要考虑投资方的产业链中有哪些环节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