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积聚

【答案】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并且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 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

2. 垄断竟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指介十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既具有某些竞争的特点,义具有某些垄断特征的一种市场结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 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 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产品差别是垄断竟争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实体经济

【答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经济系统,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夕相关内容。

4.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

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_是滞后性,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十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它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而是由于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2)两者的区别

①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产生出相对剩余价值,只能产生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决定于个别劳动时一间。所以,单个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使生活资料价值降低,不能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

②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其他企业也会竟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此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相应下降。原来的先进生产条件转化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由上分析可知,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6. 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

【答案】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经济分析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提供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提供经济建设的指南。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

的新课题,对此需要由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回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如下意义:

(1)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的说明,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现成结论,应该依据新的研究做出说明。新的认识、新的研究,要有正确的立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现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别结论可能己经过时,但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科学体系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可以为认识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提供科学的吐界观和方法论,成为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因此而得到新发展。

(2)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我们在实践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要求时,就不能教条式地对待这些规定,而应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现实条件来研究社会主义规定性。这就提出了对《资本论》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问题。发展,就是要仔细研究《资本论》作这些规定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得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规定的要求的结论。坚持,就是要明确,马克思的这些规定仍然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创造实现这些规定性的经济条件,特别是依靠发展生产力创造实现其社会主义规定性的物质基础。

(3)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7.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卞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具体的说,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惟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惟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