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810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培尔·金特》
【答案】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五幕诗剧而作的戏剧配乐,诗剧来自挪威传说,讲述了浪荡子培尔·金特一生的冒险经历,格里格的戏剧配乐有26个片段,后从中选取8段,组成两套组曲,集中了戏剧配乐中的精华,其中的“晨景”、“阿妮特拉之舞”、“在山妖宫殿中”和“索尔维格之歌”流传广泛。
2. 梅西安
【答案】法国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少年时曾从杜卡斯和迪普雷学习作曲和管风琴,青年时为“青年法兰西小组”成员。创作风格十分独特,音乐语言采用各种声音元素——鸟语、印度音乐、素歌、东方打击乐、巴托克的夜乐等,迥异的元素被他融合成为协调的整体。主要作品为《图伦加利拉交响曲》、《时间终结四重奏》、钢琴曲《圣婴十二默想》等。
3. 夜曲
【答案】具有打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
4. 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案】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活跃于维也纳一批德奥作曲家的总称,包括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在继承欧洲专业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堪称后世音乐的楷模,是18、19世纪之交的西方音乐高峰。
5. 《英雄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原题献给拿破仑,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促使作曲家为此曲重新命名。交响曲四乐章统一构思,确立了交响曲中史无前例的英雄性构思,第一乐章描写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的独创,第三乐章为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全曲宏伟壮阔,是交响曲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6. 理查·斯特劳斯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19世纪末重要的交响诗作曲家,作有《查拉图
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等,还写有歌剧《莎乐美》和《玫瑰骑士》等,音乐风格衔接了19世纪与20世纪。
7. 弗罗托拉
【答案】弗罗托拉(frottola )于15世纪末产生在意大利北部,它是一种与当时法一佛兰德斯乐派的复调音乐不同的世俗音乐体裁,其在音乐上,采用分节歌形式,词曲按音节处理,节奏鲜明; 在织体上,属于非对位式织体,通常作四个声部的和弦式处理,其中高声部由人声演唱,另外三个声部由乐器演奏; 在内容上以表现爱情和具有讽刺意味的世俗内容为主。
8. 大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时期最主要的协奏曲形式,由小组乐器和大组乐器对比竞奏,小组由两件独
,奏乐器和两件通奏乐器构成,称为“主奏部”大组包含当时所有的弦乐器和部分管乐器,称为“合
奏部”。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是大协奏曲的创导者之一,作有12首大协奏曲。
二、简答题
9. 简述弥撒曲的发展。
【答案】(1)最早的弥撒曲是天主教的圣餐仪式曲,8世纪时罗马天主教把弥撒曲定为礼拜、祭祀时使用的一种基本音乐形式。11~13世纪,教会音乐家开始在专用的弥撒圣咏(定旋律)上写复调弥撒曲,代表人物是马肖。
(2)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大约1450年左右,复调的常规弥撒曲成为欧洲最大、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从杜费到若斯坎,我们看到了弥撒曲的一些变化,出现了最常用的两种作曲技法,一是“定旋律”(cantus firmus)方式,二是“模仿”(parody )方式。
①定旋律弥撒曲:它的定旋律几乎都来自素歌,这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弥撒曲作品的典型手法,其中最有名的一条弥撒定旋律是杜费的“武士歌”(L'Homme Arme)一曲,当时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曾用此曲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
②模仿的弥撒曲:这种方式是在若斯坎手中兴起的,16世纪中叶左右,音乐家们不再只用定旋律来处理音乐,而是更大规模地使用“借用”方式,即模仿手法。模仿手法千变万化,有的是在原先声部的对位线条上加入另一个模仿的声部,而使原有的主题更鲜明; 有的则扩大原有的乐曲结构,重新组织、整合其中的音乐素材。后来,这种模仿复调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定旋律技法,成为16世纪弥撒曲创作的主体风格。
(3)若斯坎去世后,弥撒曲体裁的形式基本形成,即五个乐章的形式,帕勒斯特里那赋子了这种复调音乐形式和技巧高度的稳定性和完美性。威尼斯乐派的兴盛,使弥撒曲向双重复调的形式发展,其中器乐伴奏的加入也为以后弥撒曲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10.勃艮第乐派的形成过程、创作风格特点及代表人物。
(1)形成:
勃艮第公国11世纪时处于法国管辖之下,14世纪脱离法国,随后势力扩张,领土包括法围北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一带,约1477年,法国又占领了这块地域。勃艮第乐派形成、发展在1400~1450年间,当时勃艮第公国的王侯们对音乐的热爱,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献身宫廷,
,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于是形成了欧洲大陆最早的乐派。他们常用的音乐体裁是“尚松”
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代表作曲家为杜费和班舒瓦。
(2)风格特点
①作品以三声部复调音乐为主,即固定低声部、中间对应声部和高声部。弥撒曲均为四声部复调作品,四声部自下而上为:低音对应声部、同定声部、高音对应声部和旋律声部。
②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假低音的技巧常被采用,即三度和六度平行进行。 ③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
④喜好世俗风格的尚松、宗教性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体裁。
,班舒瓦(Gilles Binchois约1400~1460) (3)代表作曲家:杆费(G •Dufay , 约1400~1474)
①杜费:天主教神父,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涉猎当时各种世俗和宗教音乐体裁。在世俗方面涉及一些歌谣曲; 在宗教方面有大量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他的经文歌被人称为“来自天堂的乐声”。弥撒曲在音乐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曲中; 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织体运用到弥撒曲中; 第一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在弥撒曲中运用。
②班舒瓦:天主教神父,与杜费同为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年轻时从军,后效力于勃艮第王朝。在他简朴的音乐中,世俗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三声部的尚松为代表,其高声部用人声,下两个声部为器乐伴奏,旋律性强,并呈现出三和弦轮廓。
【答案】
11.简述库普兰与华丽风格。
【答案】(1)人物简介:
库普兰(F.Couperin , 1668~1733)是巴罗克时期古钢琴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与德国的巴赫家族相似,法国的库普兰也是一个音乐家族,17~18世纪相继出现了好几位杰出的音乐家,其中最优秀的是弗朗索瓦·库普兰,被誉为“大库普兰”; 他的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康塔塔、室内乐等,写过许多带标题、非组曲结构的小品,立意鲜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法国宫廷艺术典雅、细腻、精美、灵巧的趣味。
(2)代表作品:
,《羽管键琴曲集》(四卷)《莫尼克小姐》《收割者》《蝴蝶》等,还有著名的《羽管键琴演奏
法》。
(3)艺术成就:
①华丽风格的倡导者。音乐精致、单薄、小巧玲珑、富有女性美,同时也具有宫廷装饰性的风格; 他的作品对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浪漫派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在羽管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尤其对巴赫产生了影响。 (4)华丽风格(plant style)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