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美学基本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觉即表现
【答案】“直觉即表现”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由意大利克罗齐在1902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子所感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该观点对以后的科林伍德、荣格等西方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西方美学起了推动作用。
2. 身体图式
【答案】“身体图式”是法国哲学家梅洛·旁蒂提出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被视为超越认识论美学局限的理想支点。梅洛一旁蒂在批判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康德的“图式”、胡塞尔的“身体意向”等理论,论证说明“身体”作为源初意向性所在,决定着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体认。对于美学研究而言,“身体图式”理论小但有助于解决“感性与理性如何统一”等疑难,而且为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供了可能。
3. 实体
【答案】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它是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要物质上的存在。实体还可以被视为包含子集的集合。在哲学里,这种集合被称为客体。
二、简答题
4. 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
【答案】(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3)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5. 简述艺术品的层次活动。
【答案】(1)两个层次代表:黑格尔“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 苏珊·朗格“表现形式”和“意味”两个层次。
(2)三个层次代表:桑塔纳分“材料”“形式”“表现”三个层次; 杜夫海纳“艺术质料”“主题”“表现性”三个层次; 中国古代王弼分“言”“象”“意”三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
①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
②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
③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6. 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1)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3)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
(4)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7. 美感和快感有什么关系?
【答案】(1)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的。我们也赞同这种看法: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应该把它的生理快感加以区分。区分的根据主要是两点:
①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而生理快感则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如口渴时喝水所获得的快感,肚饿时吃饭所获得的快感;
②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必有一个审美意象,而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刺激所支配,他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不可能有审美意象。
(2)但是,我们不要把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这种区别加以绝对化。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人的美感,主要依赖于视,听这两种感官。
②除了视听这两种感官,其他器官(格兰. 亚伦说的“低等感官”)获得的快感,有时也可以渗透到美感当中,有时可以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8. 简述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答案】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而且
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主要是:
(1)《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现代社会人性改造的重大课题并试图通过美育的途径实现人性的改造,构建了完备而系统的美育理论体系。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
(2)关于美育的内涵,席勒将其界定为“自由”。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一种解放的自由,它通过审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而走向人性之完整。
(3)席勒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在于其是沟通感性与理性、知识与道德、自然与人文的中介,这就使美育成为由“自然之人”成长为“理性之人”的必由之路。
(4)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5)席勒的美育理论作为一种人生美学,将审美看作是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唯一途径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旨在克服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分裂,实现人性的完整,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6)席勒继承了康德的美育思想,肯定美育对人的塑造的积极意义,但过分夸大美育的社会意义,认为它是拯救社会的良药,这无疑是片面的。
9. 简述美感的基本特征。
【答案】美感的基本特征为以下几方面:
(1)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的特征
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和其他认识一样,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人要认识对象的美,必须以形象的直接方式去感知对象。美感总是首先通过一定对象的感性状貌,一定的色彩、形体、线条和音调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即以形象的直接性的方式来进行。
(2)美感具有精神愉悦性的特征
情感是美感的又一主要特点和最显著的标志,它使整个审美过程都带上愉快的情感色彩,而美感的愉悦性是由审美需要的满足而引起的。
(3)美感具有潜伏功利性的特征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美感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4)美感具有想象创造性的特征
美感认识充满了想象的认识。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都带有想象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创造性。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