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是( )。

A. 洋务学堂

B. 教会学校

C. 清末学制

D. 幼童留美

【答案】B

【解析】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

2. 科举制度是由( )设立的。

A. 隋文帝

B. 隋场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答案】B

3.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

A. 人性如素丝

B. 人性无善无恶

C. 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 人性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王夫之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他认为,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所谓“气享。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己成可革”的。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旧生日成”以至于善的。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不良教育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时就注意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善成性,二是可以改变青少年时期因“失教”而形成的“恶习”。所以,在人

性与教育作用的问题上,王夫之强调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4.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

A. 成均、伴宫

B. 辟雍、库序

C. 辟雍、洋宫

D. 辟雍、泽宫

【答案】C

5. 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

A. 《论语》和《孟子》

B. 《论语》和《中庸》

C. 《孟子》和《中庸》

D. 《孟子》和《大学》

【答案】D

【解析】“致良知”说是土守仁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人都有“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的“良知”,也就是天理。但“良知”在圣人和一般人之间是小同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天理纯全,良知常在; 而一般人良知常被私欲所蒙蔽,处于不显露的状态,要想除掉私欲,恢复本心,必须有个为善去恶的“致良知”的功夫。“致良知”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以实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顺应良知,扩充良知的过程。《大学》的目的就是和为学做人的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主张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求放心”,教育的首要仃务就是“明人伦”。可见,土守仁“致良知”的这个命题就是创造性的综合自《孟子》《大学》。《中庸》主要讲了性与教,道德的最高原则(中庸)、修养的途径(自明诚与自诚明,尊德性与道学问)、学问的步骤(学问思辨行)等问题。

6. 清末所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不包括( )

A. 尚公

B. 尚武

C. 尚美

D. 尚实

【答案】C

7. 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

A. 专任制

B. 导生制

C. 导师制

D. 辅导制

【答案】C

8.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

A. 废止读经课

B. 废止修身课

C. 开设公民课

D. 开设法制课

【答案】A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1912~1913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在摒弃癸卯学制的封建性方面做了努力,如在中小学课程中取消读经课,增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课程和社会生活实用课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开设修身课,而不是废止。因此,答案选A 。注意,本题考查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要注意把各个时期的这方面的知识做个总结,形成一条垂直的线,连接起来就比较好记忆了。

9.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则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

A. 乌申斯基

B. 苏霍姆林斯基

C. 凯洛夫

D. 赞科夫

【答案】A

【解析】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为发展教育学,培养一批教育学者,最好的途径便是创办教育系。设立教育系的目的是研究人和人性的一切表现及其在教育艺术上的专门应用。他说,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托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子女的道德和心智托付给教育者,把子女们的灵魂,同时也把祖国的未来托付给他们。由于乌申斯基以其卓越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活动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被誉为“俄

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题中所述正是乌申斯基关于设立教育系的理由的论断。

10.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A. 斯多葛学校

B. 体操学校

C. 埃弗比

D. 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