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答案】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掌握并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是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锤炼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①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②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③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④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⑤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①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
③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从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具体化,与己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是从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进行的新的扩展和完善。这是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俗易懂、简明易行,有利于公民道德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2.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1)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十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3. 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为什么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答案】(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③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a.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b.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原因如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4.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己经过时了。
(2)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5.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1)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①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b.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c.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d.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需要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a. 正确认识竟争
一方面,竞争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
b. 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c. 合作与竞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