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语文题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作者
三、检查预习四、听录音范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五、模仿录音,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2.思考:(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围绕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六、整首诗语言生动,句式整齐,读起来激情澎湃,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那份激昂。这回读要在刚才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和恰当的语气。第1节:明朗、坚定的语气;第2~8节:悲壮、沉思的语气;第9~11节:劝告、警醒的语气;第12节:欢快、奋发的语气。(开头、结尾齐读,2~3节男生读,4~8节女生读,9~11节男生读)
七、品读1.这首诗意蕴丰厚,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找出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谈谈感受。2.理想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很抽象,可本诗却让我们清晰可感,那么作者是用什么形象来表达理想的意义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八、诵读品读后我们对这首诗的含蓄美和韵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深情诵读,再次体味理想的内涵,感受理想的力量。
九、结语问题:这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理想》一课的教学过程,请认真阅读并作出评析。

教师在讲解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意义时,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总结。以下笔记中“以”的用法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遂许先帝以驱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把”“拿”“用”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 导读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后,教师准备给学生推荐其他明清白话小说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小说的风格特点。下列小说不适合推荐的是()。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罗贯中《杨修之死》","曹雪芹《香菱学诗》","魏学洢《核舟记》"] 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教师准备给学生推荐另外几篇有关体味生命,对生命有独特感受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王鼎钧《那树》","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人生》","法布尔《绿色蝈蝈》"] 以下是某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作用的认知,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课程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合理规划课程目标,能够减少语文教学中的盲目性","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控制作用,一旦制定了课程目标,所有的教学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执行","语文课程目标具有评价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管理作用,语文课程目标及其分层次、分类别的规定,给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提供了可检查、可评定的内容"]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回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指出:阅读议论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下面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作者
三、检查预习四、听录音范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五、模仿录音,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2.思考:(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围绕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六、整首诗语言生动,句式整齐,读起来激情澎湃,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那份激昂。这回读要在刚才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和恰当的语气。第1节:明朗、坚定的语气;第2~8节:悲壮、沉思的语气;第9~11节:劝告、警醒的语气;第12节:欢快、奋发的语气。(开头、结尾齐读,2~3节男生读,4~8节女生读,9~11节男生读)
七、品读1.这首诗意蕴丰厚,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找出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谈谈感受。2.理想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很抽象,可本诗却让我们清晰可感,那么作者是用什么形象来表达理想的意义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八、诵读品读后我们对这首诗的含蓄美和韵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深情诵读,再次体味理想的内涵,感受理想的力量。
九、结语问题:这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理想》一课的教学过程,请认真阅读并作出评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