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
A. 《斯宾斯报告》
B. 《哈多报告》
C. 《雷沃休姆报告》
D. 《诺伍德报告》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英国的教育法案的掌握程度。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就是《哈多报告》,这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1938年,以斯宾斯为首的英国教育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报告,即《斯宾斯报告》,该报告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发展成为了三轨,使得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至此“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已经为公众所接受。1943年,英国又提出了论证不同儿童进入不同学校的《诺伍德报告》。1981-1983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的资助下,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主要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 下列关于“苏湖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崇宁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苏湖教法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缓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
C. 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 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D. 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
【答案】A
3.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
A. “不言之教”
B. “以法为教”
C. “兴利除害”
D. “化性起伪”
【答案】A
4. 西南联大合并的学校中不包括( )
A. 燕京大学
B. 北京大学
C. 清华大学
D. 南开大学
【答案】A
5. 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A. 重视军事教育
B. 重视女子教育
C. 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 加强国家对教育
【答案】C
6.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 儿童对母亲的爱
B. 儿童对父亲的爱
C.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 儿童对上帝的爱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的考查。该理论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的能力表现在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要素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数目、形状和语言)。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展起儿童对父母的爱、儿童对全人类的爱,并最终发展到儿童对上帝的爱。
7.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
A. 成均、伴宫
B. 辟雍、库序
C. 辟雍、洋宫
D. 辟雍、泽宫
【答案】C
8. 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 标准差为8分,小明得92分,则小明的标准分数是( )
A.1.12
B.1.37
C.2.13
D.6.52
【答案】C
【解析】根据标准分数的公式,求得结果为2.125。
9.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
A. 科学取向
B. 实践取向
C. 规范取向
D. 人文取向
【答案】A
【解析】在中国,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述有所不同,但根本观点基本一致,大都沿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科学取向。因此,答案选A 。
10.下列说法没有体现启发诱导原则的是( )
A.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B. “叩其两端而竭焉”
C.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D. “君子之教,喻也”
【答案】C
1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C
12.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
Ⅰ. 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 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 Ⅰ、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