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壤战役

【答案】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在朝鲜平壤的一次重要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汉城附近牙山袭击清军后,即组织兵力,由山县有朋率领,分四路包围平壤。时该城由叶志超、左宝贵、马玉岜、卫汝贵等率清军一万五千人驻守。自9月15日起,日军分三路发动总攻。东路日军从正面进攻,马玉岜部抵死相拒,数次击退敌人;西路日军偷袭西南门,卫汝贵部奋力迎战,毙敌多人;北路日军强攻牡丹台和玄武门,左宝贵登城指挥,身负重伤仍坚持督战,后中炮牺牲,玄武门破。叶志超弃城溃逃,渡过鸭绿江,平壤失陷。

2. 《中英烟台条约》

【答案】《中英烟台条约》是1876年为妥善处理马嘉理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中英代表李鸿章和威妥玛在烟台签订该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英国赔偿款银20万两;②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③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④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3. 《革命军》

【答案】《革命军》是邹容撰写的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积极歌颂革命,号召推翻集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他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革命军》是当时表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最为完整和鲜明的著作,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4. 黄埔军校

【答案】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中的黄埔岛上而得名。1924年6月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

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6. 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7. “协定关税”

【答案】协定关税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协定关税,是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的。

8. 海关税务司

【答案】海关税务司是近代中国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中国海关行政的首脑的名称。名为中国海关监督雇佣之人,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的主宰。1854年,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吴健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清政府征集关税。1859年,

1861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被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任命为总税务司,成为了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

这个职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1863年赫德继任,至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四十余年。

9. 江南制造局

【答案】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上海机器局”或“上海制造局”。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年9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

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

10.强学会

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1895【答案】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组织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年10月成立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刊《强学报》

张。1896年北京强学会遭封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二、论述题

11.清末新政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新政的内容:《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进一步买办化,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共管中国的工具。面对内忧外患,为维护统治,清政府于1901~1905年推行新政。主要内容:

①政治机构改革。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1903年9月和12月,先后在中央设立商部和学部。此外还整饬吏治,停捐纳、陋规等。

②编练新军和举办警政。1901年,清政府谕令各省逐渐裁汰旧式的绿营、防勇,编练新军。1903年,中央设练兵处,各省设督练公所。1904年,制定有关新军的章程,将陆军分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的番号,计划全国编为36镇。1902年起,袁世凯在天津等地举办警政,设立巡警,开办警务学堂。1905年,中央设巡警部,并谕令各省设立巡警。

③废科举、颁行新学制、设立新式学堂和鼓励出国留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8月和1904年1月,清政府先后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9月,颁旨宣布自次年起,乡试、会试、科举一律停止。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1905年,中央设立学部,为全国专管学堂的机构;各省设学务处,各州县设劝学所。此外,还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及官员出国留学。

④振兴商务和奖励实业。1902年,清政府颁发上谕,明确提出振兴实业,并责成各督抚详筹办理。1903年,设立商部以掌管全国的商务、工矿、铁路、银行、货币、农桑、畜牧等事务。此外,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商务和工矿铁路实业的法律和章程。

(2)作用:①积极因素

a. 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裁汰了冗员,精简了机构,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b. 军事改革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武备学堂的开设促进了军人知识化,使许多人成为思想先进的分子,并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c. 举办警政、开设警务学堂促进了社会治安管理的近代化,是城市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 废科举、颁行新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宗旨的确立,使教育成为国家要政之一。新的教育体制尤其是留学教育培养了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有的成为革命的领导者。

e. 奖励实业、颁布法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各地商会増多。同时促进了财政的统一和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