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7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遐迩贯珍
【答案】《遐迩贯珍》是鸦片战争后英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个中文期刊。于1853年8月1日创刊,每月1日出版,发行于香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由当时设于香港、旨在向中国传授基督教义的马礼逊教育会出版,该会所办教会学校英华书院印刷。刊登宣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章,也有少量阐发基督教义的文章; 时事新闻占相当篇幅,大多是报道太平天国运动和小刀会活动; 宣传广告开中文报刊登广告之先河。在新闻编辑上,它以新闻标题简明扼要来反映新闻内容,是中国近代报刊在新闻编辑业务上的一个飞跃。《遐迩贯珍》也是中国最早刊载新闻图片的中文报刊,有科普插图及为配合新闻报道而绘制的插图。
2.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④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 《常识》
【答案】《常识》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负有盛名的宣传鼓动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小册子,推动了北美独立的革命风暴。《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他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济、宗教、政治甚至地理—“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他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那些向英国妥协的言论。
4.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
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5. 社会营销
【答案】社会营销是指一种运用商业营销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或者运用社会公益价值推广商业服务的解决方案。社会事件或公益主题一向是最吸引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目标,同时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多企业把商业运营模式放到公共领域,以此来开展营销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社会营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隐性打动消费者,促进企业发展。
6. 新闻五要素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 即结果如何(How )。
7. 通讯
【答案】通讯是指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目前人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通讯作为新闻报道有其内在定规定性:第一要真实; 第二有时效性; 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8. 新闻失实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 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二、简答题
9. 简述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答案】(1)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同时作为经济实体又属于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形成了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意识形态特殊性和一般行业属性,简言之,就是政治属性和商品属性。
①新闻媒介的政治属性。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于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新闻媒介的政治属性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介坚持党性原则。政治家办报是党对所有的新闻媒介提出的政治要求,要求新闻媒介生产的精神产品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②新闻媒介的商品属性。新闻作品在流通过程中,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属性,新闻媒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形式,所以新闻媒介又具有一般行业的属性,需要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是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但可以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烙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2)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①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竞争的直接目标是争取更多的受众—步民纸要扩大发行量,电台要提高收听率,电视台要提高收视率。为了吸引受众,就要不断下工夫改进版面、改进节目,使宣传、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活泼,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②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是设备的竞争。为了更真实、更迅速、更深刻、更生动地反映现实,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新闻单位就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不断更新设备。自1993年以来,中国各大报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电台、电视台的设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③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媒介竞争态势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介从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过渡,新闻媒介比以前更加重视受众的需要,媒介内容向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倾斜。重视媒介的受众定位,不断进行受众调查。新闻媒介栏目不断变化,热点追踪不断转移,其中心轴就是受众需要。
④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新闻媒介在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放开手脚搞活经营。
总之,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给中国新闻媒体带来重大转机、重大变化。
当然,新的转变也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闻媒介为争取受众,不惜降低报格、台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