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哲学综合之西方哲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康德的现象

【答案】康德的现象是指以感性的时空形式和知性范畴得来的经验的对象,它产生于不可知的物自体。现象与幻相是不同的。幻相是指一种没有任何事物与之对应的表象,但现象总是一个给予对象的现象,是普遍的。他认为,对象和知性概念的应用范围只能是现象领域,超出经验去运用范畴是不合法的,因此,物自身是不可认识的。他假定物自身的存在是人们的意识对象,并作为现象的必要条件,因为现象本身预设了某种显现的东西。

2. 方法论原则

【答案】方法论原则是笛卡尔提出的,观点主要有:①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②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渐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是为了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 第三条是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第四条是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要彻底,综合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在方法论原则基础上,笛卡尔建立起理性演绎法。

3. 谢林的同一哲学

【答案】谢林的同一哲学是指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这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他认为,哲学必须始于一个绝对同一的本原。绝对的同一性是指卞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本原,是绝对的理性。主体与客体、观念与实在不可分地结合在这种绝对理性之中,理性是派生主体与客体的唯一本原。他认为绝对的同一性自身有一种“原始冲动”,并发展为“原始对立”,因而有了主体和客体、理想和现实的发展。他认为,我们只能借助十理智直观去认识“绝对”。但只有少数天才才具有这种理智直观,这样,同一哲学就陷入神秘主义了。

4. 未著文字的学说

【答案】未著文字的学说是柏拉图没有写下来而只是口头教予他的学生的学说,又称不成文学说,这些学说的主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言论。未著文字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与不定之二是其中两条终极的原则,它们产生了形式,并通过形式而成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形式是数,在形式与殊相之间存在数理本体。大多数柏拉图学者并不关注这些学说,图宾根学派认为,这些学说代表了柏拉图哲学的真正本质,对话只是通往这一严肃哲学的初级阶段。

5.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答案】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指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的生活状态。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生活是完全按照自然律行事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两条自然律支配:①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愿意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各自的生命权,一开始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野蛮状态,但战争违反了最大利益原则,因此人们必然要求和平。因此,人们需要与一个最强大的主权者签订契约。根据第二条规律,在必要的时候,人们愿意放弃自然权利以换取和平和保护。

6. 第一实体

【答案】第一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范畴篇》中,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一切所是的东西的最基本的载体。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这一个”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在《形而上学》中的Z , H两卷,他又认为个别事物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形式先于质料。因此他提出形式是第一实体,认为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又称“本质”。他在第一实体问题上的不一致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哲学是神学的碑女

【答案】哲学是神学的裨女是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哲学是神学的裨女是指哲学成为了神学的附庸,哲学的作用被限定在证明、解释和保护信仰的范围中,神学借助哲学是为了把它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这句话表面上探讨的是神学和哲学的关系,实际上表现的中世纪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即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托马斯把理性变为信仰的驯服工具,理性是信仰的补充; 他坚持了神学高于哲学,信仰高于理性的立场。虽带有浓厚的信仰主义特点,遵循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一贯特点。但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逐渐肯定了理性的作用,有助于近代理性哲学的崛起。

8. 斯多亚派的不动心

【答案】斯多亚派的不动心是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情感是非理性的,不动心不同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而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由于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人们虽然不能控制外界事情的发生,但能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来应对世界的万变,因此他认为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斯多亚式贤哲的特征是分离了情感,纯粹出于理智的行为。这种观念引起了许多蔑视世俗快乐的宗教和贬低情感作用的哲学体系的共鸣。

二、简答题

9. 简述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答案】(1)康德对上帝必然存在的理论证明的分类

康德认为“理性神学”的主要目的是证明上帝存在,他把上帝必然存在的理论证明分为: ①物理学一神学证明,从具体经验出发,从系列的链条上升到一个外在的最高原因;

②宇宙论证明,强调从关于个别存在的经验上升到必然存在的原因;

③本体论证明,只从对“上帝”的概念分析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康德认为本体论证明是其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基础。

(2)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康德通过指出“是者”与“存在”的两种用法来批判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按照本体论证明分析,它得出的结论是“上帝是一个是者”,而不是“上帝存在”。“是”及其分词形式只能是一个系词,它不表示存在。康德从两方面说明了系词“是”与“存在”的区别:

①“是’不是真正谓词,它不是加诸在事物概念之上的概念。“上帝是一个是者”是一个分析命题,并没有给“上帝”概念增加任何新的内容;

②“存在”是表示事物样式的范畴,对于某物存在进行的判断是综合判断,需要经验才能把事物概念与“存在”范畴连接起来;

③系词的作用是在思想之中连接主词和谓词,无论这种联系是否存在。那么,从上帝的“是者”是不能推出“上帝存在”的结论。物理一神学证明中的最高原因以及宇宙论证明中的必然存在者事实上是“是者”,而不是实际的存在者。

10.简述智者运动的意义。

【答案】智者运动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智者运动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范围和影响更加广泛,把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引向社会政治领域,把哲学的主题由原初的“自然”转向人事。他们从相对主义出发,对传统的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进行批判,要求它们辨明自己的合理性。如果没有智者运动,早期希腊哲学难以继续深入发展。

①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性,迫使哲学家进一步寻求认识的标准;

②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人们反思道德的基础和准则;

③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

④智者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然引起人们加强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

(2)消极影响

①智者运动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所持有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的威胁上。

②智者们片面夸大感觉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把知识归结为因人而异的感觉,否认理智的思辨可以达到共同的知识,即确定的真理。

③他们在哲学内部否定哲学成果和传统。他们对哲学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怀疑和反驳,并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