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900建筑设计与理论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设计理念及空间组合?

【答案】设计理念:

(1)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建筑作为人们对场地的清晰应答,使人们得以有意识地和环境建立共生关系。

(2)理性设计与地域性设计

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色的研究中。除了以庭院. 连廊等开敞式空间组织通风外,在建筑材料构造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与岭南建筑物理研究室合作,在屋顶设置可调式遮阳百叶,通过变换百页板角度,实现对遮阳的有效控制;利用柱廊与脱开的墙体来阻挡太阳光的直晒;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辐射热。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并达到节能的效果。

(3)少一些;空一些;透一些;低一些”的设计思想,以实现这一特殊场所中人. 自然与建筑的共生。希望在曲线与直线之间,在实体与透明体之间,在东西侧不同的景观张力之间,人文馆以其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华工大校园文化的认知,营造出具岭南建筑特质的人文空间。

(4)人文馆强调建筑对整个环境的沟通与衔接。人文馆东西朝向,在面向东面的一侧有意设计成规整的平面,以对应历史形成的东湖湖岸的建筑风格,而面向西的一侧则借助园林的设计,和整个西湖附近的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建筑的南北两侧都退让出较多的空间做绿化休闲广场,不但使东湖和西湖湖滨路的视线相交,而且广场利用地势产生“跌水”,水在建筑之间流动。

空间组合:

基地选择 人文馆置身于校园总体规划南北中轴线关系的控制之下;沿横向(东西),它又处于东西湖校园生态走廊的中心节点,两套系统的叠合,衍生出人文馆总体有机布局。逸夫人文馆按功能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展厅. 阅览室和报告厅,分别位于场地的东南北三个方位,呈“品”字形,开敞式的连廊把三个组成部分融合在一起。洗手间. 钟塔等以辅助空间功能核的形式镶嵌在连廓上。使三大空间类型各自成体系,突出了建筑平面的理性特质。既延续了原教工俱乐部的院落空间,又很好地解决了各功能区的采光通风问题,表现出通透明快的岭南特色。

文馆内开放的交通体系。人们可以通过廊道. 桥梁,从东. 南. 北三个方向进行穿行,实现教育与生活区域的转换。而引人驻足的内向庭院. 眺望平台. 叠级水池散落左右。在这里光是体量表现的重要特质,它引导出建筑空间上的穿透性与流动性。间断性的开口,时隐时现的景致在此相互交织,场景伴随着“穿行”而切换,每个片断既似曾相识又充满新意。人们在此或信步徐行,或倚

栏眺望,或驻足长谈。多样的空间形式生成多样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区域建立起人与自然及建筑间的视觉对话关系。

2. 体育建筑常用的布置方式有哪些?

【答案】(1)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即在同一标高疏散口之间的联系通道上

(2)只设纵向走道方式,即以纵向走道直接通往各个疏散口。

3. 办公建筑各类房间按其功能性质分,房间的组成都有哪些?

【答案】(1)办公用房:办公建筑室内空间的平面布局形式取决于办公楼本身的使用特点、管理体制、结构形式等

(2)公共用房:为办公楼内外人际交往或内部人员会聚、展示等用房

(3)服务用房 :为办公楼提供资料、信息的收集、编制、交流、贮存等用房

(4)附属设施用房:为办公楼工作人员提供生活及环境设施服务的用房

4. 框架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

【答案】框架结构(由梁,柱组成骨架承受全部荷载作用,且梁,柱之间采取刚性连接) 特点:承重结构和围护,分隔构建完全分开,墙只起围护,分隔作用。分为钢筋混泥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泥土框架的优点是造价低,耐久性和耐火性都较好,缺点是自重较钢结构大,施工速度和抗震性能也不如钢结构。钢框架的优点是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但造价高,钢材的防锈蚀问题难解决。

缺点:比砖混结构造价高。

优点:①内墙不需承重,可以采用自重小,厚度薄的隔墙,这样减轻了房屋的重量,增加了使用面积,而且使空间的划分变得灵活,提高了建筑的适用范围。

②外墙不承重,开窗较自由,底层可全部架空,外墙可用带型窗,转角窗,甚至玻璃幕墙。 ③框架结构承载能力更好,传力更可靠,抗振动和侧移的能力更强,能建更大的跨度和更多的层数。

5. 简述韵律的概念及常用手法。

【答案】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常用手法有: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

6. 我国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是什么?

【答案】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1)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

(2)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

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

(3)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7. 如何组织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答案】组织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应从以下几点考虑整体布局:

(1)建筑群的使用性质

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

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3)辅助手段

运用绿化、雕塑、装饰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8.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案】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口分开设置。

9. 公共建筑中双面通道中采光不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答案】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窗,或借助于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有时也可以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局部采用单面通道,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的措施进行间接采光。

10.简述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关系。

【答案】(1)开敞场地(集散广场)

人流、车流流量大,交通组织复杂,如影剧院. 体育场馆. 铁路客运站等,艺术处理要求较高。

(2)活动场地

如体育馆. 学校、幼儿园等需要设置运动场. 球场. 游戏场等,位置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空间及出入口。

(3)停车场地

包括汽车停车场与自行车停车场。位置一般要求靠近出入口并防止影响建筑物的交通与景观,节约用地可以设置地下停车场。

(4)其他场地

如杂务院、锅炉房、厨房等。单独设置出入口,位置尽量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