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证的病理因素,风的病机有() 肝阳化风。 血虚生风。 阴虚生风。 瘀血生风。 痰热动风。
男孩,1岁。发热8天入院。体检:体温39℃,眼结膜充血,口唇鲜红、干裂,皮肤有浅红色斑丘疹,右颈淋巴结蚕豆大,两肺呼吸音粗,心率130次/分,肝、脾无肿大,掌跖红斑,手足硬肿。血白细胞数19×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血小板420×109/L,红细胞沉降率120mm/h。给予本病儿最恰当的治疗是() A.有效的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 抗凝治疗。
痿证的治疗,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宜用() 滋养肝肾。 清热润燥。 活血祛瘀。 益气健脾。 清利湿热。
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与下列何脏有关()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患儿女,5岁,因“乳房增大,身高增长加快,阴道分泌物增多1年余”来诊。查体:身高120cm,体重25kg;双侧乳房发育(TannerⅢ期),外阴发育正常,耻骨上毳毛略显增粗,阴蒂无明显肥大,大、小阴唇轻度着色,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最有助于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性早熟的检查是() A.骨龄。 B.LH、FSH、雌激素。 C.子宫、卵巢B超。 D.心脏超声。 E.GnRH刺激试验。
患者女,15岁,因“身高矮于同龄人,青青期无月经”来诊。患者儿童时身高较同龄儿童高,并出现阴蒂肥大,肌肉发达,皮肤较黑。10岁后身高增长减慢,就诊时矮于同龄人,青春期无月经来潮。查体:BP110/70mmHg;身高161cm,体重63kg,指间距154cm,上部量87cm,下部量74cm;全身皮肤色素沉着,毛发重,上唇胡须较重,下颌胡须少许,腹正中线、双下肢毳毛增多,可见喉结,乳房发育差,乳晕色素沉着,小阴茎样阴蒂,约3cm。染色体核型:46,XX。妇科B超:幼稚子宫,卵巢正常。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增粗。患者的性早熟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