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城市化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诸多城市问题严重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市农业通过生产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娱乐休闲功能与生态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市农业对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引起学者的关注。
本文以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西安市平原区为例,运用GIS格网化方法,构建城市化空间化模型,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就业功能、娱乐休闲功能及生态功能的空间化模型,基于1km×1km格网空间尺度,测评2000年、2006年及2012年西安市平原区城市化及都市农业各类功能的发展水平,并探究城市化及都市农业功能的空间变化过程;其次,构建GWR模型研究城市化对都市农业功能影响的空间差异性。本研究目的在于为探究城市化对都市农业功能影响的空间差异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旨在加深城市化及都市农业的理论体系,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依据。
2000-2012年西安市平原区城市化空间过程为:① 人口城市化在西安市城区、近郊区域及各县城区发展迅速,总体上保持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分布格局;② 经济城市化水平在西安市城区及近郊区越来越高,市中心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及长安区北部不断拉大与其它区域的差距,逐步演变为中心—外围的递减空间结构分布模式;③ 空间城市化水平发展最为迅速区域分布于西安市城区及近郊区域,其次高陵及阎良发展较快,呈现由西安市城区向中远郊区域递减,由各县城区向外围区域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④ 综合城市化水平呈现由西安市城区向近郊区域再向远郊区域逐步减弱的演化过程,一直保持明显的中心—外围递减圈层结构。
2000-2012西安市平原区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就业功能、娱乐休闲功能及生态功能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均呈现出以均质区域分布为主的特征,各类功能空间演变规律具体表现为:① 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基本保持由西南部及南部向东北部递增,由西安市中心向外围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生产经济功能在近郊区域持续下降,在中远郊区域持续增加;空间极化趋势一直保持增大趋势。② 都市农业就业功能保持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由中心向外围递增的空间格局;就业功能在广大区域内呈现先减弱而又增强的特征,并且中郊区增强幅度最大,近郊区域减弱幅度最大;就业功能的空间极化趋势呈现由强减弱而又增强的特征。③ 都市农业娱乐休闲功能的空间格局变化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近郊区增长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极化趋势不断增强。④ 都市农业生态功能逐步演化为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质区域内部差异由大变小而又增大,空间极化趋势由强减弱而又增强,低低集聚区在近郊区扩展较快,高高集聚区在远郊区域扩展迅速。
2000-2012年西安市平原区城市化对都市农业功能影响的空间差异特征表现为:①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生产经济功能负的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逐步演化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增强的格局,正的影响区域逐步向远郊区县的边缘区分布。②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就业功能的影响在广大区域内表现为负作用,空间分布变化比较剧烈,总体上,影响程度在2000年由东北区向西北区增强,2006年由中心区向西部及东南部区域增强,向东北部区域减弱,2012年由中心向外围增强。③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娱乐休闲功能的影响在广大区域内表现为正作用,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较小。④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生态功能的影响在广大区域内表现为负作用,影响程度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