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学614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可信性效果

【答案】可信性效果是著名传播学者霍夫兰在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实证后提出的概念。可信性效果意在说明: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这一概念说明,对传播者而言,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2. “电子乌托邦”

【答案】“电子乌托邦”(teletopia )思想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之上,即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卞和平等的理想国。

这种观点是片面,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一种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条件,而且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以及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3. 信息主权

【答案】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国家主权面临新的威胁因素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 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4. 群体意识

【答案】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②群体感情,这里不仅指由各成员的密切接触和协作而产生的成员间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精神上的一体化)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③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体意识越薄弱。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也会对群体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5.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称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6. 法兰克福学派

【答案】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施蒂纳等人的传统,受叔本华、尼采和狄尔泰的非理性思想影响,并受新康德主义、韦伯的“文化批判”和社会学的启迪,借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 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二、问答题

7. 受众对媒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手段有哪几种?

【答案】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个人的信息反馈。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8. 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批判学派作为一个整体有哪些特点?

【答案】(1)一般而言,批判学派可分为以下四个流派:

①政治经济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默多克和格尔丁等。政治经济学派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

②“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 )

“文化研究”也称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霍尔、莫利等人为代表。“文化研究”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分析(textanalysis )和受众调查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后者则是为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霸权”(hegemony )一词,原指国家的霸权或政治运动的主导权,由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格拉姆西在((狱中笔记》最早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格拉姆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做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

④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

哈伯马斯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哈伯马斯在批判地继承阿多诺、霍克海默等第一代学者观点的基础上,针对后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的变化,试图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理论,其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公共性的结构转换》和1968年出版的《传播行为理论》。

(2)批判学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他们都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批判学派的最主要理由。

②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大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视和回避,但它们本身的重要性和启发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③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不过,批判学派并不一般地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近年来,辩证分析和经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已开始为不少批判学者所接受。

9. 多数无知与沉默的螺旋有什么异同?

【答案】(1)多数无知的含义

多数无知是指个人对他人的意见具有相同的错误感知。多数无知过程包含两个错误感知:①人们认为自己能够估计他人的意见是什么; ②实际上错误地估计了他人的意见。

(2)沉默的螺旋的含义

沉默的螺旋是指沉默的扩散和优势意见的大胆表达,令公众对意见气候产生了错误的感知。于是在公共场域内,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则在减弱甚至消失,双方的势力消长呈螺旋状。

(3)“多数无知”与“沉默的螺旋”的异同

①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对他人作出了错误的感知。

②不同之处在于沉默的螺旋是在对他人作出错误感知之后,出于对孤立的恐惧,采取了保持沉默的行动。并且这种沉默进一步加剧了意见气候的两极分化和对他人的错误认知。

10.试比较大众(maser 、公众(thepublic 、人群(crowd )和群体(group )几个概念。

【答案】(1)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在这个时代,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己被打破,社会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