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样本
【答案】样本(sample )亦称“子样”,统计学术语,指按一定规则从统计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的集合或对总体X 的n 次观测结果
独立样本。
2. 标准分数
【答案】标准分数指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差异量数,又称Z 分数或基分数。它等于一数列中各原始分数与其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公式为:
数据的标准分数
,为原始数据的值,式中,Z 为某原始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分根据样本容量(通常以30为界线)的大小,可区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根据两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相关还是独立,可分为相关样本和数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标准分数是一种不受原始测量单位影响的数值,用来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其作用除了能够表明原数据在其分布中的位置外,还能对未来不能直接比较的各种不同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比较各个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成绩中的位置或比较某个学生在两种或多种测验中所得分数的优劣。
3. 嵌套设计
【答案】嵌套设计又称阶层设计,是指下一层不同因素水平,只在其上一层因素某一水平下出现,而在另一水平下不出现的设计。例如,B 因素的一些水平只在A 因素的
B 因素的另一些水平,只在水平下出现,而水平下出现。出现在次一级层次因素上各水平数不同的原因是由实际研宄的问题决定的,根据因素分层的多少有不同的嵌套类型。如一级嵌套、二级嵌套、三级嵌套等。一般情况下,可有完全随机取样和重复测量等不同形式。
4. 差异系数
【答案】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 来表示,为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在对不同样本的观测结果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常常遇到下述情况:两个或多个样本所测的特质不同。如何比较其离散程度?即使使用的是同一种观测工具,但样本的水平相差较大时,如何比较它们的离散程度?这时需要运用相对差异量进行比较。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是:(S 为某样本的标准差,M 为该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系数在心理与教育研宄中常常应用于同一对象的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的不同对象。
二、简答题
5. 对两个以上平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检验为什么不能两两之间进行t 检验?
【答案】同时比较的平均数越多,其中差异较大的一对所得t 值超过原定临界值的概率就越大,这时《错误的概率将明显增加,或者说本来达不到显著性水平的差异就很容易被说成是显著了,这时用f 检验就不适宜。比如要比较3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如果用t 检验就需要比较3
6. 直条图适合哪种资料? 绘制直条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条形图,又称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数据。它是以条形的长短表示各事物间数量的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差异。条形图中一个轴是分类轴,表示类别;另一个轴是数量轴,表示大小多少,描述计量数据。这个轴上数据单位的大小取决于原始数据。
绘制条形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尺度须从零点开始,要等距分点,一般不能断开。
(2)条宽与间隔的比例要适当,条形图是以条形的长短表明数量的多少。
(3)直条的排列顺序可按时间序列、数量多少以及相比较事物的固有序列。
(4)图形区域中条形的顶端和下端尽量少用数据标签。
(5)调节过长条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整尺度,另一种是采用折叠法、回转法来调整条形本身。
7. 面对同一批数据,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都适用,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答案】如果同一批数据,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都适用,则会选择参数检验方法。这是因为:
(1)非参数统计检验的模型对抽出研究样本的总体的参数不规定条件。大多数非参数检验都包含一定的假设,其观测是独立的,所研究的变量具有基础的连续性。不过这些假设比起参数检验的假设来说要少得多。而且,非参数检验并不要求如参数检验所要求的那么高的测量,大多数非参数检验是用于顺序量表的数据,也有一些用于名称量表的数据。
(2)如果参数统计模型的所有假设在数据中事实上都能满足,而且测量达到了所要求的水平,那么用非参数统计检验就浪费了数据。浪费的程度用非参数检验的功效功率来表示比如,若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功效效率为90%,这就意味着,当参数检验的所有条件都满足时,其样本容量比非参数方法小10%的适当的参数检验就正好与该非参数分析一样有效。
(3)还没有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能用来检验方差分析模型中的交互作用。
对于符合参数检验的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能很低。所以某些资料既可以用参数方法也可以用非参数方法时,应使用参数方法。
次,假如每次比较的置信区间为95%, 那么3
次比较后检验的可靠性就降低为
8. 结合所学心理学知识,谈谈你对心理统计思想的初步理解。
【答案】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个理论学派观点层出不穷,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并不是单纯的从唯心角度出发,而是客观的用现象、行为和数据来说明心理的各种规律,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心理的数据有时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但有时又具有规律性,为了研究变异性和规律性,心理学就利用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数据的特征,为了更科学的推测和分析,就形成了心理统计思想,并将统计学渗透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
三、计算题
9. 今随机抽取128名学生,让其按优秀干部标准从6名干部中评选优秀干部,人数不限(0〜6个),每张选票按同意、反对的人数统计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的意义是在128选票中6个人都同意的票数为一张;同意5个人反对1个人的票数为13……),问这个评选结果是否符合赞成反对概率相等的二项分布?
【答案】根据题意用
(1)提出假设
检验二项分布的吻合度。
这个评选结果符合赞成和反对概率相等的二项分布。
这个评选结果不符合赞成和反对概率相等的二项分布。
(2)选择检验的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总数
根据二项分布函数计算每种情况概率,确定每种情况的理论次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