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1119,物理化学实验(同等学力加试)之物理化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将可得到
溶胶。
的溶液,缓慢地加入到
的
溶液中,
A. 写出胶团结构的表示式; B. 指出胶体粒子电泳的方向; C. 若加入【答案】
溶液过量,
使溶胶聚沉,何者的聚沉能力最强。 微粒表面吸附
离子,反离子为
离子,故胶团结构式为:
B. 胶体粒子向阳极方向移动。
C. 聚沉能力和反离子的电荷数目有关,三者之中
的反电荷数最多,故
的聚
沉能力最强。
2. 为什么很稀的电解质溶液还会对理想稀溶液的热力学规律发生偏离?
【答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力是远程力,所以即使很稀的电解质溶液,其离子间相互作用力仍然很强,故必然引起其与理想稀溶液热力学规律的偏差。
3. 化学反应的级数是不是一定是正整数?为什么?
【答案】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反应级数是反应速率方程中浓度项的幂指数,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级数之和,而分级数表示某种物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正、可负、可零。所以反应级数也是可正、可负、可零。
4. 试从胶体化学角度阐述重量分析操作中无定形沉淀之沉淀条件的选择。
【答案】重量分析操作中无定形沉淀选择条件: (1)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沉淀。这有两个好处:
①离子的水化程度较小,沉淀含水量少,体积较小,沉淀较紧密; ②产物粒子碰撞几率大,容易凝聚。 (2)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
①热溶液中离子的水化程度大为减小;
②由于胶粒热运动加强,一方面有利于已吸附离子的解吸,另一方面则使胶粒间相互碰撞的频率与强度加大,有利于聚结形成沉淀;
③减少沉淀表面对杂质的吸附。
(3)沉淀时加入大量电解质,以压缩胶粒的双电层,降低电势,有利于胶粒的凝聚。在洗
涤液中也要加入适量电解质,以防止沉淀发生胶溶。
(4)沉淀完毕后,趁热过滤,不要陈化。否则,无定形沉淀经放置将逐渐失去水分,因聚集紧密而使得已吸附的杂质难以洗去。
5. 简要回答恒温槽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你在哪些物理化学实验中用了恒温技术,试举出三个实验实例。
【答案】恒温槽主要由浴缸、加热器、搅拌器、水银接触温度计(或其他温度元件)、继电器、恒温介质、贝克曼温度计、普通水银温度计等组成。
许多物理化学实验要用恒温技术,如液体黏度的测定、表面张力的测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等。
6. 如何定义胶体系统?总结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案】分散相粒子直径介于
范围内的高分散系统称为胶体系统。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高分散性、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二、计算题
7. 有如下晶型转变反应
(1)在因为(2)当代入公式
8. A (
时哪种物质最稳定?(2)求反应的转变温度。
时,代入公式得
(红)更稳定。
即得:
(熔点
所以
【答案】(1)当
时求得的温度即为反应的转变温度,
熔点677°C )和B (KC1, 熔点776°C )在高温下可以生成稳定化合物
第二个低共熔点393°C , 组成为处相交。
399°C )和不稳定化合物且已知KC1的溶解度曲线与
(2)欲得到稳定化合物(3)组成为为多少?
(不相合熔点380°C ),它们的固态完全不互溶,可以形成两个
溶解度曲线在
低共熔混合物,第一个低共熔点351°C , 组成为
(1)请根据上述数据绘出相图(草图),并标出各区相态;
混合物的组成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纯固体量
2摩尔的混合物从450°C 冷却刚到351°C 时,析出的
【答案】(1)A 和B 的相图如图所示。
图
(2)欲得到稳定化合物(3)可知,纯固体的量
9. 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在Hittorf 管中电解一定浓度的HC1水溶液,在阴极上放出在阳极上放出为35. 5,
分析阴极区一定量的溶液,计算得在通电前后含
银析出,试求
和
的质量分别为
在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
,和
应控制在0.38到0.54之间。
纯固体和
的液相。由杠杆定律
冷却刚到351°C 对,混合物为
的迁移数。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解法1 先计算的迁移数阴极发生的反应是
一方面,由于发生电解,在阴极区的迁移,
是迁入阴极区的,所以通电前后
的浓度是下降的;另一方面,由于通电时离子的定向
利用分析的的量是一样的。
的物质的量变化为
的含量,计算反应前后在阴极区电解质HC1的物质的量,这与
和的物质
对于
而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