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623中外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新著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司马迁说他著《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答案】究天人之际
【解析】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他想通过史记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2. 《王维吴道子画》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苏轼
【解析】《王维吴道子画》是苏轼的组诗《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之三,写于1061年。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于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3. 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
【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出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话意思是虽然现实黑暗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遥远,但是,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4. 白朴的《墙头马上》故事源自白居易诗《_______》。
【答案】井底引银瓶
【解析】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主要记述了一个婚姻悲剧: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5. 第一部用魏良辅改进的_______腔演唱的传奇戏是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
【答案】昆
【解析】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根据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用魏良辅改进的昆
腔演唱的传奇戏。它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来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
6. 宋元小说话本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答案】“正话”
【解析】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作为结尾。
7. 记载中国原始神话最多的先秦典籍是_______。
【答案】《山海经》
【解析】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8.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
【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9. 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这一手法来传情达意。《西曲歌·青阳渡》“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这四句诗的后两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应该是_______这个词组,它双关的应是_______一词。
【答案】轻捣; 倾倒
【解析】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藕”双关“偶”; 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10.最后一部进入《十三经》的是__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十三经》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南宋时一,《孟子》正式成为“经”,构成“十三经”。
11.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___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馀”表示赞赏。
【答案】杨亿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骄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的“雄文博学,笔力有徐”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2._______,江清月近人。
【答案】野旷天低树
【解析】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 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 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3.在汉代,首写京都赋的作家是_______。
【答案】扬雄
【解析】自西汉晚期至于东汉早期,汉赋在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方面明显出现新的迹象和发展趋势,其鲜明标志之一便是京都赋的崛起。京都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但因其所写内容仅限于地方大邑,且无深刻蕴含,故未造成巨大影响,但己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
14.小说《水浒后传》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陈忱
【解析】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清代长篇小说,是百回本《水浒传》的众多续书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叙述了《水浒传》中幸存的三十余位梁山好汉和部分英雄后代的命运。
1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这句话出自《_______》。
【答案】荀子·天论
【解析】出自《荀子·天论》,上句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一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二、简答题
16.简析“盛唐气象”成因。
【答案】“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