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答案】A
2.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 非特殊成分迁移
B. 特殊成分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答案】A
3.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 )。
A. 知与不知的问题
B. 会不会做的问题
C. 认知策略形成与否的问题
D. 认知结构能否建立的问题
【答案】B
4. 加涅根据学生学到的能力将学习进行了分类,其中“智慧技能”属于( )。
A. 认知领域
B. 动作技能领域
C. 态度领域
D. 情感领域
【答案】B
5. ( )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
A. 遗传
B. 自然环境
)。
C. 教育
D. 社会环境
【答案】C
6.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答案】A
7. 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
A. 完形—顿悟说
B. 认知—结构学习论
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8.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
9. 孕妇的营养状况、情绪及药物、酒精、毒品都可能导致新生儿智力缺陷,出为胎儿生活的( )对其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 环境
B. 自然环境
C. 社会环境
D. 心理环境
【答案】B
10.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观和( )。
A. 概括
B. 比较
C. 分析
D. 综合
【答案】A
二、简答题
11.综合分析社会规范背离的形成原因。
【答案】社会规范背离是个体社会学习中的异常行为,成因极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受社会环境、家庭与学佼教育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与个体本身的思想基础与心理特点有关,因而是外在因素与内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
(1)社会规范背离的外部动因
社会规范背离的外部动因,来自于由家庭、社会与学校一方所构成的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的客观因素。
①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家庭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以经济为基础的亲情关系,家庭对个体道德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最早、最深远、最持久的。家长的言行对孩了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品德与个性影响很大。
②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特殊的发展阶段往往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对人的道德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期,容易受不良影响而产生社会规范的背离行为。
③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学校未能真正将德育放在首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学校德育生态环境不良; 德育的内容与方法陈旧,未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2)社会规范背离的内部动因
个体的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通过个体内部的主观因素而起作用的。这种内部动因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有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概括为下列几方面:
①受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驱动,产生种种不合理的需求。
②受错误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逻辑的支配。
③道德意志薄弱,抗诱惑能力差。
④情绪不稳定,情感冲动,感情扭曲。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半成熟与半独立时期,可塑性大,可变性也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