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指挥
【答案】指挥是指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全面了解企业职工的情况及职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情况。管理人员应与下属人员经常交往并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人员应立即解雇。对组织结构也应经常加以审议,依据管理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改组。
2.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3. 流动比率
【答案】流动比率又称营运资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或真实比率(Real Ratio),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一流动资产令流动负债。一般说来,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 反之则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
4.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5. 建设性冲突
【答案】建设性冲突又称良除冲突。建设性冲突是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意见的交流、沟通、整合或角色的厘清,可以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这类冲突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建设性冲突的主要特点是:①双方关心企业共同目标的实现; ②乐于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 ③以争论问题为中心; ④在冲突中注重互相交换情况。适度的、建设性的冲突是组织创新的催化剂。管理者必须把鼓励建设性冲突的价值观传达给整个组织,并且通过引进外人、变革组织结构、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树立对立面等技巧来激发组织中的建设性冲突。
6.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7. 平衡计分卡
【答案】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力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二、简答题
8. 请你谈谈电子邮件等电子媒介是如何改进当代组织的沟通效果的? 又是如何造成较差的沟通效果的?
【答案】(1)电子媒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当代组织的沟通效果:
①电子媒介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控制员工和团队绩效的能力,使员工可获得作出快速决策所需要的更完整的信息,井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加强合作和共享信息的机会。
②电了媒介使组织成员能方便地随时联系,不论对方在什么地方。而且,在与组织其他成员沟通时,人们也不一定非要坐在会议桌前,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沟通。
③电子媒介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特点,远程传递一份信息能同时传递多人,而且廉价。与传统的面对面沟通相比,极大地改进了沟通的效果。
(2)电子媒介在以下几个方面再次较差的沟通效果
①就电子邮件来说,它属于单向传递,没有反馈使信息的被理解程度降低;
②电子邮件虽然可以交流,但却看不见表情,不利于隐含信息的领会。
③信息超载和信息垃圾也是电子媒介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所获得的信息超过了他整理和使用的容量时,人们就会倾向于忽略或遗忘某些信息,或者干脆放弃处理,这无疑使沟通效果受到影响。
④垃圾邮件和带病毒邮件是目前使用电子邮件沟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些没有意义甚至是带破坏性的信息传递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媒介正面优势的发挥。
9. 试从管理职能的角度说明管理者的工作如何随着其管理层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答案】管理层次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管理职能一般可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一个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应具体地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活动地点以及管理宽度而定。一般说来,大部分组织的管理层次往往以分为三层,即上层、中层、基层。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结合到管理的职能,上层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以战略的眼光做计划,全局的思想组织和领导,做好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控制。包括人力、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
(2)中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目标的制定、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下级的活动,以及评价组织活动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中层领导者一般是去理解公司己有的战略计划,领导其职能部门实施计划,同时做好上级与下级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
(3)基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规定的划和程序,协调基层员工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基层管理者把公司战略具体分为多个战术层的计划,领导和协调本部门的员工,做好生产
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于高层与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更为具体,更为细化。
10.企业危机有哪些类型? 危机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危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①根据诱发危机的原因进行分类:
a. 外源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中的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国家的法律或政府的政策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对企}II%经营造成的冲击;
b. 内源危机:指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或因决策严重失误而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②根据危机涉及领域的宽泛进行分类:
a. 战略危机,战略危机源自企业战略选择的失误或源自企业战略选择后市场发生了企业预料不到的变化;
b. 职能危机,职能危机大多源自企业众多的环节中出现了某个短板。
③根据危机涉及主体对危机的可预见和可控程度进行分类:a. 可预见、可控危机; b. 不可预见、不可控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源自内部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料、可控的,而外源性危机通常是企业不可预料、不可控的; 诱因累积后的集中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料、可控的,而瞬间突然引爆的危机是不可预料、不可控的。
(2)危机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有效的危机防范在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危机管理应该注意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以及危机后的学习等方面的工作。
①危机辨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