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题库>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题库

问题:

[单选] 抗DNP抗体作用于游离或破碎白细胞核中的DNP组分,在补体协同下,使脱聚合而形成肿胀的均质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此种细胞称为()

A . 融合细胞
B . 吞噬细胞
C . 红斑狼疮(LE.细胞
D . 变性细胞
E . 巨噬细胞

血管半径缩小一半,血流量将减少到原值的()。 1/2。 1/4。 1/8。 1/16。 1/32。 足月新生儿,生后10h,发现皮肤、黏膜黄染,精神萎靡、反应差、吸吮无力,查血清胆红素257μmol/L,其他未见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 男,25岁。车祸2小时后来院,一般情况尚好,左大腿中上段皮裂伤0.5cm,软组织挫伤较轻,胫骨骨折端无外露,出血不多。此时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清创术,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清创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清创术,骨折复位,髓针内固定。 清创术,夹板固定。 清创术,石膏管型固定。 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术前准备中的特殊事项是() 心理护理。 术前3d每日洗胃。 药物变应原试验。 改善营养状况。 备皮、皮试。 关于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病后免疫力可持续5~10年。 感染者以儿童为主。 现症病人与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以秋冬季节多发。 传染性很强。 抗DNP抗体作用于游离或破碎白细胞核中的DNP组分,在补体协同下,使脱聚合而形成肿胀的均质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此种细胞称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LE细胞因子,是一种抗核蛋白抗体,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疱液和脑脊液中,其相应抗原为脱氧核糖核酸一组蛋白复合物,此抗原存在于细胞核内。LE细胞形成的过程首先为LE细胞因子与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起作用,使细胞核胀大,失去其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变成均匀无结构物质,所谓“匀圆体”细胞膜破裂,匀圆体坠入血液,许多吞噬细胞聚合来吞噬此变性的核,形态花瓣形细胞簇,随后此变性核被一个吞噬细胞所吞噬,就形成所谓LE细胞,补体参与起促进吞噬作用。考点:常见ANA荧光图形及临床意义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