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1)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他们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这就使得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②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且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而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一一帝国主义列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和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④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⑤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⑥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2)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注重上层,而轻视对下层民众,尤其是对广大工人、农民的争取,他们热衷于暗杀和论战,对武装力量的重视不够。另外,他们提出的革命纲领中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广
大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他们的革命热情,无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最终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留下了两点最重要的教训: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不可能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③辛亥革命的失败,也给中国留下了一些启示:在20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c. 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 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有: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国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3.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上做了以下努力: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①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②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丁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当时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卜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①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动暴动,是一种特征; 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①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4.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它是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的,这是因为:
(1)新民主主义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
(2)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5)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