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石油大学财务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破产债权
【答案】破产债权是指破产宣告前成立的,对破产人发生的,依法在规定的申报期内申报确认,并且只能通过破产程序由破产财产众得到公平清偿的债权。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为破产债权。”
2. 展期信用
【答案】展期信用是指购货企业在销货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届满后,以拖延付款的方式强行取得的信用。
3. 债务性筹资
【答案】债务性筹资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亦称债务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
期偿还的资本。债务性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长期债务资本。
4. 财务管理目标
【答案】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创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已经创立起来的企业,虽然有改善职工待遇、改善劳动条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目标,但是,盈利是其最基本、最一般、最重要的目标。
5. 可转换债券
,是指在约定的转换期内,投资者有权将其持有【答案】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debenture)
的债券按约定的转换价格或转换比率,转换成公司普通股或其他证券的一种公司债券。它享有转换特权,在转换前是公司债形式,转换后相当于增发了股票。可转换债券既具有债权证券的性质,
,又拥有从公司股票升又具有股权证券的性质,投资者既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但一般较低)
值中获利的机会;同时,发行公司既可以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在投资者将其债券转换成普通股以后,又可以扩大公司股本,因此,可转换债深受投资者和发行公司的青睐。可转换债券含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债权性;②股权性;③可转换性。
6. 内含报酬率法
【答案】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基本做法是:将方案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都换算成贴现值,然后令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求出内
含报酬率,在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中,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二、简答题
7. 资本回收值和年金现值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年金现值是考虑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为在每期期末取得相等金额的款项,现在需要投入的金额。其计算公式是:
是年金现值系数。
资本回收值通常用资本回收系数来表示,是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可以把现值折算为年金,即是:也称为投资回收系数。 其中P 是年金现值,A 是每年年金
,
8. 如何看待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答案】全面预算是企业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运用系统方法编制的企业经营、资本、财务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标准和行动计划,据以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激励。企业的全面预算一般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
全面预算是企业未来的系统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业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用于落实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规划。企业的全面预算要与长期战略目标及规划相衔接,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规划需要通过各期的全面预算予以分期落实和分步实现。
(2)用于明确业务环节和部门的目标。全面预算是企业未来的总体计划。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分解落实企业的总体和综合目标,为其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部门规定预期目标和责任,指导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开展业务工作的方向。
(3)用于协调业务环节和部门的行动。全面预算是企业未来的行动计划。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合理设计预算指标体系,注重预算指标之间的相互衔接,整合规划企业各种资源,协调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工作计划和职责,指导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开展业务工作的行动。
(4)用于控制业务环节和部门的业务。全面预算为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设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标准,用于业务过程的实际结果与预算标准的比较分析。
(5)用于考核业务环节和部门的业绩。全面预算是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以及全体员工业绩考核的基本标准,也是实施激励的重要依据。
9.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
【答案】(1)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补偿。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
①平均年限法。也称使用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所绘出的图线是直线,因此,这种方法也称直线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_(残值-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为了反映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对水平,还应计算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计算方法有两种。 a. 年折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b.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净残值率低于3%或者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②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就是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工作量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总额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各类专业设备。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可以用工作小时、行驶里程、台班等表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a. 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b. 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给工作小时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c. 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台班数由此可以得出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度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③年限总额法。也称年数总额法,它是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各年度数字之和为分母,以该年度固定资产可供继续使用的各年为分子乘以固定资产原值计算求得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额。其折旧额按资产效率的递减而逐年减少,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 ——固定资产原值;
S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N ——预计使用年限;
T ——使用年限序数;
④双倍余额递减法。它是以固定资产的年初余额(即净值)乘以规定的折旧率求得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年初余额×规定的折旧率
公式中,规定的折旧率按使用年限法确定的折旧率的两倍求得,也可用下式求得: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⑤余额递减法。它是以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即净值)作为计算折旧的基础,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增加,固定资产折余价值逐年递减,在折旧率不变的条件下,每年提取的折旧额也逐年下降。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