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问答题
1. 聚合物有哪些命名法?最常用的是哪几种?
,均为常【答案】聚合物有5种命名法。其中前4种命名法为通俗命名法(或称习惯命名法)用命名法,只有IUPAC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系统命名法不常用,一般用于新聚合物的命名和学术交流。
(1)“聚”+“单体名称”命名法:限用于加聚物,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注意:聚乙烯醇中的“乙烯醇”只是假想的单体。
(2)“单体名称”+“共聚物”命名法:限用于加聚共聚物,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3)“单体简称+聚合物用途或物性类别”命名法:加聚物和缩聚物,如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丁苯橡胶、氯丁橡胶、涤纶、腈纶、尼龙-610(碳原子数的排列顺序按照“胺前酸后”的次序)。
(4)化学结构类别命名法:如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碳酸酯。
(5)IUPAC 系统命名法:以重复单元为基础的系统命名法。首先确定重复单元结构,然后排好重复单元中次级单元的顺序,再给重复单元命名,最后在重复单元前加一“聚”字。
2. 以为引发剂,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写出丙烯配位阴离子聚合有关的基元反应方程式(不考虑活性中心形式)。
【答案】(1)链引发反应:
式中:
代表配位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
(2)链增长反应:
(3)链终止和转移反应:
自发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向烷基铝转移终止:
后者可以发生自发终止。
向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转移终止: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选择其常用的相 对分子质量,计算聚合度。根据这6种聚合物的结构和聚合度,试认识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差别。
【答案】
表
4. 在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苯乙烯悬浮聚合中,如果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聚合条件:(1)体系迅速升温至升温速度升至
并保持在该温度下聚合;(2)体系迅速升温至
表
然后以每小时
的
在这两种情况下,随转化率的増大,产物平均分子量变化如表所示:
试综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苯乙烯以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进行悬浮聚合,本质上是珠状粒子的本体聚合。在稳态下动力学链长与单体浓度[M]和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为:
所以在低转化率下,影响相对分子质量的因素有于
般为负值,因此平均分子量随引发剂浓度增大与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另外,在苯乙烯悬浮聚合中,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随着转化率的提高,悬浮粒子内黏度加大,仍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现象。这时
综上所述,
当该体系于子质量增大。
而逐步升温聚合时
随转化率的提高,珠粒内的黏度增大、[I]下降
亦下降,也
,从而表现出相会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増大,但相对分子质量増大的幅度是条件(1)大于条件(2)对分子质量变化规律。
5. 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有什么关系?链转移反应对它有什么影响?
【答案】对于无链转移的聚合反应,单基终止或双基终止中的歧化终止,平均聚合度就是动力学链长;双基终止中的偶合终止,平均聚合度是动力学链长的两倍。
对于有链转移的聚合反应,向单体、溶剂和(或)引发剂链转移都使动力学链长(平均聚合度)减少,而向聚合物转移则使动力学链长增加。
6. PVC 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PVC 分子量以及调节聚合反应速率,并简要说明。
【答案】氯乙烯聚合时,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以致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与引发剂浓度无关,仅由温度来控制,温度波动需控制在
后三者是温度的函数。又由
下降基本不变,从而造成分子量增大。
下恒温聚合时,随着转化率的提高,由于[I]下降,会导致相对分
’之内。聚合反应速率主要由引发剂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