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722汉语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2. 区别性特征
【答案】区别性特征是指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通过“双唇”这个特征和非双唇音区别开来,通过“清音”这个特征和浊音区别开来,通过“塞音”这个特征和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区别开来,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和送气音区别开来,这个特征加合起来就能把/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中的所有其它音位相区别。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
3.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此外,焦点还可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4. 语言的社会变体
【答案】语言的社会变体是指社会方言。这种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和语言变体,就是社会方言。社会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用词方面。社会中的人群由于年龄、性别、职业、阶层、阶级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在每个社团的内部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较为密切,交际频繁,而不同社团间的交际相对稀疏,从而不同言语社团内部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社
团的独特的语言特点。
5.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6. 请分析汉语上声连读时的音变特征和语气词“啊”的音变特征,并进一步说明它们属于语流音变中的什么类型?
【答案】(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这种语音变化属于逆行异化。
214+214-35+214:水果 了解 领导
要注意,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a.214+轻声一35+轻声: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
b.214+轻声一21+轻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表示亲属称谓上声字重叠时:姐姐、奶奶; 二是上声+“子”,除了“法子”之外:嫂子、毯子; 三是一批口语词:耳朵、宝宝。
②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可分两种:
a. 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35|+214:展览馆 手写体 洗脸水
b. 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纸老虎 有理想 很勇敢
③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如“理想|美好”划分两段,念成35+21+35+214,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2)“啊”的变调
由上表可知,“啊”的变调属于语流中的同化现象。
7. 举例说明词义包括哪些内容? 并从下列词语中归纳出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组合的方式。
立功怪诞裙钗虎穴带鱼忘记
【答案】(1)词义的内容
词汇意义可分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一一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①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称为理性义,或称概念义、主要意义。例如,
赡养: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②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称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色彩义包括:
a. 感情色彩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或贬义色彩,例如,“英雄”、“叛徒”。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例如,“山脉”。
b.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为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例如,“赡养”、“晦涩”都具有书面语体色彩。
c. 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例如,“云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