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确新闻学

【答案】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2. 《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答案】《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指《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复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提出了“四不”方针:①“不党,’,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 其害国者,纠弹之,’o ②“不卖”,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③“不私”,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④“不盲”,指不“随声附和”、不“评低激烈,昧于事实”,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方针体现了该报追求的新闻客观、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

3. “野百合花”事件

【答案】“野百合花”事件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出悲剧。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他的文章被国民党利用,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思潮,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由于王实味不肯承认自己有错误,批评不断升级,由思想政治错误上升成“托派’,、“国民党特务’,,最后被逮捕。1947年7月1日,王实味被晋绥公安总局秘密处死,年仅四十一岁。这一事件又称“野百合花”事件。

4. 《神州日报》

【答案】《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年4月2日在上海创刊,由于右任主持创办。报名“神州’,,是为了“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该报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详细报道了秋瑾烈十遇害的经过和各地武装起义的消息,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披露列强凯觑我国蒙藏边疆和东北地区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创刊80天后报馆遭火灾,于右任无力恢复而退出,由杨毓麟等接办。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