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904数据结构[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若X 是后序线索二叉树中的叶结点, 且X 存在左兄弟结点Y , 则X 的右线索指向的是 ( )

A.X 的父结点

B. 以Y 为根的子树的最左下结点

C.X 的左兄弟结点Y

D. 以Y 为根的子树的最右下结点

【答案】A

【解析】根据后续线索二叉树的定义, X 结点为叶子结点且有左兄弟, 那么这个结点为右孩子结点, 利用后续遍历的方式可知X 结点的后继是其父结点, 即其右线索指向的是父结点。

2. 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 )。

A. 使单链表至少有一个结点

B. 标识表结点中首结点的位置

C. 方便运算的实现

D. 说明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答案】C

【解析】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运算的实现,使得对第一个元素的操作与其它元素的操作相同。

3. 假定不采用Cache 和指令预取技术, 且机器处于“开中断”状态, 则在下列有关指令执行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每个指令周期中CPU 都至少访问内存一次

B. 每个指令周期一定大于或等于一个CPU 时钟周期

C. 空操作指令的指令周期中任何寄存器的内容都不会被改变

D. 当前程序在每条指令执行结束时都可能被外部中断打断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的概念比较多。首先, 如果不采用Cache 和指令预取技术, 每个指令周期中至少要访问内存一次, 即从内存中取指令。其次, 指令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每个指令周期总大于或等于一个CPU 时钟周期。第三, 即使是空操作指令, 在指令周期中程序计数器PC 的内容也会改变(PC值加“1”) , 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准备。第四, 如果机器处于“开中断”状态, 在每条指令执行结束时

都可能被新的更高级的中断请求所打断。所以应选择选项C 。

4. 在虚拟存储管理中, 地址变换机构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 形成该逻辑地址的阶段是( )。

A. 编辑

B. 编译

C. 链接

D. 装载

【答案】B

【解析】程序的编辑阶段一般都是程序员能够识别的高级语言或低级语言的文本, 不涉及到任何与计算机运行相关的事; 编译是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个目标模块, 源地址编译成目标程序时, 会形成逻辑地址; 链接是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 以及所需库函数链接, 形成完整的装入模块; 装入是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

5. 某计算机主频为1.2GHz , 其指令分为4类, 它们在基准程序中所占比例及CPI 如下表所示。

该机的MIPS 数是( )

A.100

B.200

C.400

D.600

【答案】C

【解析】基准程序的

。 , 为1200MHz , 该机器的MIPS 为计算机的主频为

6. 下列关于管道(Pipe)通信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个管道可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B. 管道的容量仅受磁盘容量大小限制

C. 进程对管道进行读操作和写操作都可以被阻塞

D. —个管道只能有一个读写进程或一个写进程对其操作

【答案】C

【解析】只有写进程才能对管道写入数据, 读进程对管道进行读取数据, 只能半双工通信, 即某

一时刻只能单向传输。管道为空, 则读操作被堵塞, 而如果有写操作对管道进行写的话那就要堵塞了。那么C 正确

7. 从堆中删除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1) B.

C.O(n) D.

【答案】B

【解析】堆中删除一个元素,需要重新调整堆,其时间复杂度为。

8. 排序过程中, 对尚未确定最终位置的所有元素进行一遍处理称为一趟排序。下列排序方法中, 每一趟排序结束时都至少能够确定一个元素最终位置的方法是( )。

Ⅰ. 简单选择排序

Ⅱ. 希尔排序

Ⅲ. 快速排序

Ⅳ. 堆排

Ⅴ. 二路归并排序

A. 仅Ⅰ、Ⅲ、Ⅳ

B. 仅Ⅰ、Ⅱ、Ⅲ

C. 仅Ⅱ、Ⅲ、Ⅳ

D. 仅Ⅲ、Ⅳ、Ⅴ

【答案】A 。

【解析】其中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属于选择类排序, 每一趟排序结束时将确定最大(或最小) 关键字所在的位置。快速排序每一趟排序结束时将确定基准关键字所在的位置。希尔排序、二路归并排序每一趟排序结束时不一定能确定一个元素的最终位置。

9. 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I/O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是( ).

A. 逻辑设备名

B. 物理设备名

C. 主设备号

D. 从设备号

【答案】A

【解析】设备管理具有设备独立性的特点,操作系统以系统调用方式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逻辑设备名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时,调用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名,例如LPT1或COM1等. 而操作系统内部管理设备使用的是设备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