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控制实验

【答案】控制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方法由卢因和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

控制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控制实验的环境; 控制实验的对象; 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它在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依赖于三个条件:(1)能否建立一个包含因果联系的假设,这一联系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2)被观察的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能与其它变量隔离开,以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直接关系,而不是其它。(3)自变量是否能够被操作或改变。

控制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的内在逻辑性较强,而它的不足则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实验是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现实生活中过于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控制实验法适合于微观的传播效果研究。

2. 热媒介与凉媒介

【答案】热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凉媒介一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3. 阿多诺(T.W.Adorno )

【答案】阿多诺(T.W.Adorno )是德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31年,阿多诺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后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一起流亡美国。1941-1948年,阿多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社会分化研究规划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49年,他以社会学教授身份返回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从1958年起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直至逝世。其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1947, 与M. 霍克海默合著)、《权威主义人格》01950), 《否定的辩证法》C1966}, 《美学理论》01970)等。

4. 传播权

【答案】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5. 子弹论

【答案】“子弹论”或“皮下注射”是对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的传播效果观念的概括。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作为大众传播强效果理论,“子弹论”带有唯意志论的色彩,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略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将传播过程简单描述为: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发送信息; 一方是分散的受众在等待接受它,其间别无他物。

6. 信息环境

【答案】(1)信息环境的含义

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日本学者藤和彦曾经为它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信息环境,即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 并且,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

(2)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①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②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消息或知识,而且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③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7. 罗伯特克里格关于传播学的七大理论

【答案】罗伯特克里格关于传播学的七大理论包括:修辞学传统、符号学传统、现象学传统、控制论传统、社会自理学传统、社会文化传统、批判理论传统。

8. 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

【答案】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是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未来研究所所长保尔。萨佛提出的关于媒介发展的理论。他认为,在过去S 个世纪的人类传播史中,新技术、新媒介取代旧技术、旧媒介的速度(如果可以取代的话),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迅速、那么顺利。它往往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即所谓的“30年法则”。

二、简答题

9. 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流派?

【答案】传播学在中国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流派。(1)应用流派一一侧重传播实践

①应用流派,主要针对传播实践特别是新闻传播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实际运作提供可操作的对策、思路及理论。

②当前比较重要的研究包括,媒介策划、媒介经济、受众调查、广告营销、媒介集团、国际传播以及各受关注的人世和网络等。

(2)学理流派一一立足基础理论

①学理流派,主要研究和探讨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旨在为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母机”。 ②主要涉及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和范畴,诸如信息、符号、传播、反馈等。

③基本理论和学说,诸如信息的两级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传播的各种模式等; 以及不同方法和学派,但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等。

(3)思想流派一一倾向超迈高蹈

①思想流派,则包罗广泛,所有以传播或传媒问题为思考基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差不多都可归人这个流派,其中尤以文学、美学、西方哲学等学科最为突出和活跃。

②这个流派,具有深厚的文史哲底蕴,同时又跨越了专业的壁垒和羁绊,所以能发出一系列有助于透视传媒、文化及社会的思想火花和理论创见,从而给人以憬然而悟的启发和豁然开朗的洞明。

10.简述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而问卷法是其中包括了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项目、调查研究人员通过它来获取和分析相关的信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主要在抽样调查研究中使用,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实地研究和其他观测方法中使用。(1)问卷法与访问法的区别

访问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间卷法是定量研究方法中的一种。

访谈法在收集事实资料时并不明确是要得出什么结论,或没有具体假说,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研究者从资料分析中获得结论。所以,访谈法虽然有一定的访谈问题设计,但非常灵活。同时,访谈的具体环境对访谈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可能每个访谈者被问到的问题会有不同。正因为这样,访谈法收集到的资料不容易进行量化。而且因为访谈的样本常常是很少的,所以访谈法得出的结论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问卷法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根据证明假说的需要有目的的收集事实,以对假说进行证明或证伪。所以其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固定的,每个调查者回答的都是相同的问题,且容易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2)问卷法与访问法的联系

两者都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们常常被同时使用,可以相互补充,也就是说可以先大范围的用问卷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粗略的研究,然后对其中的个别对象通过访谈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可以先对小规模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再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即问卷调查,将研究结论推广到更大范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