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611体育基础综合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观性原则
【答案】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2. 动作示范
【答案】动作示范法是指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动作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方法。
3. 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答案】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是指评价个人体育锻炼情况,内容有体育课成绩、通过《标准》情况、通过《等级运动员》情况及自我表现锻炼能力于锻炼习惯的养成的程度。
4.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答案】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把课程资源分为显形体育课程资源和隐形体育课程资源。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指经验、生活方式、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等。
5. 观察法
【答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根据预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计划,通过感官或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参考与考究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6.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答案】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和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阶段的目标,把一般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
7. 课余体育竞赛
【答案】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旨在丰富课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比赛。课余体育竞赛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公开性、教育性、娱乐性、层次性、多样性。
8. 系统性原则
【答案】系统性原则是指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连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是层层衔接的,是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二、单项选择题
9. 下列哪项是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
A. 体能发展适应性规律
B. 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C. 身体素质提高规律
D. 身体发展规律
【答案】A
10.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 )。
A. 同质分组
B. 兴趣分组
C. 异质分组
D. 友伴分组
【答案】B
【解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数量、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乐趣。 11.体育课教案设计时教学目标陈述所表达的是( )。
A. 教师的教学行为
B. 学生的学习过程
C. 教学过程
D. 学生的学习行为
【答案】B
【解析】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表明教什么与学什么、如何教与如何学,是一节课的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学会什么的目标陈述。
12.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诗易
D. 射御
【答案】D
13.对于复杂的动作,在接受阶段的教学后采用的讲解形式是( )。
A. 侧重法
B. 分段法
C. 对比法
D. 联系法
【答案】B
14.教学反思的形式不包括( )。
A. 文本式反思
B. 行动式反思
C. 言语式反思
D. 多媒体式反思
【答案】B
【解析】教学反思有文本式反思、言语式反思和多媒体式反思三种形式。
15.体育教学的三项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 )全面完成。
A. 必须
B. 不一定
C. 一定不能
D. 有所侧重地
【答案】D
16 ,.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也不相同。少年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一般( )。
A. 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B. 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
C. 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长,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D. 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答案】B
17.巩固提高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 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原理
C.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答案】B
18.体育教学设计的重点和核心是( )
A. 教学资源利用
B. 学情分析
C.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D.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答案】C
【解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确定课的类型、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等。
三、判断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