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第一手材料

【答案】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中介人转述,直接从客观事物或事件现场得来的材料。它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对记者而言,第一手材料最接近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源,较之第二、三手等间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程度更高,还可以作为间接性材料订正、检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识上的加工:①核实材料的真实性:②鉴别材料的全面性:③判定材料的深刻性。

2. 机动记者

【答案】机动记者是指任务不固定,往往是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直接受总编辑或编辑部派遣和调动的记者。机动记者分为编内和编外两种。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般分线,一般是固定跑市政、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部门。但有些突发事件,或是没有固定分线的,或策划选题,就由机动记者去跑。

3. 新闻自律

【答案】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它相对于行政法规而言是一种新闻界内在的、非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行为。新闻自律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新闻道德基本规范的构成问题。

4. 采写典型

【答案】采写典型,又称“下马观花”,是记者深入一点,专门考察某一个典型的活动,这种采访方式是典型报道的需要,其特点是深入、细致,调查系统周密。在采访中与进行综合报道的“面”上的采访相对,常采用两者结合,即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访。

5.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好的提问,或如刀锋剑刃直剖事实真相,或如山泉指路展露采访对象心扉; 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记者空手而归,甚至断了与采访对象进行再沟通的路。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

6. 新人物

【答案】新人物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作新人物。先进人物和新人物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先进人物一般都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等几种特征,所以理应属于新人物之列。不仅属于新人物之列,而且可以这么说,先进人物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

7. 记者的理论修养

【答案】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就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记者的理论修养的高低和报道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8. 直面采访

【答案】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又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在采访方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运用这种采访方式,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①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访问; ②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如召集三五个人开座谈会、调查会等。这两种类型,又以个别访问进行得最多最为频繁。

9. 记者调查研究的时效性

【答案】记者调查研究的时效性是指记者调查研究要求快,讲究效率,这是由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迅速采写,迅速报道。在当今世界上,对调查研究速度的要求,记者这一行是最快的行业之一。对记者,有些报道不是以天计,而是以时计,以分秒计。新闻传递工具的进步,大大加快了新闻传递的速度。电视这一电子新闻媒介的发明,可以快到这样一种程度,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记者在现场直播,同步向观众报道新闻。

10.“无冕之王”

【答案】“无冕之王”一词出现于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三大主笔时期。当时,被称为“大力神”的《泰晤士报》成为英国舆论的领袖。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称他们为“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也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很难或者根本不能摆脱这种格局。所以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有些西方记者自己也不承认他们是“无冕之土”。

11.记者知识修养标志

【答案】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指看记者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①博,是新闻工作的需要。记者工作接触面广,各行各业,无所不包; 记者采访的对象,上至国家兀首,下至平民百姓,无所不有; 记者采访的足迹,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无所不到; 记者碰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欲要知晓,无所不问。诸如此类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的知识要博,记者应该是“通才”。②至于专,同样是新闻工作的需要。从事哪一方面的采访报道,就应该在哪一方面专深。专和博要统一起来,记者既应是“杂家’夕,又应是“专家”。

12.新华社

【答案】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成立于193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也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二、简答题

13.新时期军事新闻采访有哪此新要求?

【答案】新时期的军事新闻采访要求有:

(1)时代转变,题材转移

我国己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党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为军事新闻,其报道的题材范围已发生变化,其报道的题材重点也应由原先的以军事斗争为主而转移到军事现代化的方面来。

(2)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在现代战争的条件及要求下,部队如何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实现国防现代化,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密切关注的。

(3)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处于和平时期,大仗基本没有,但边境上的小打小闹时有发生。因此,原作为军事报道主要组成部分的战斗报道,在今天就带有新的特点,即政治性更强,策略性也更需讲究。这是因为,战斗新闻最能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报道好与坏,事关重大。

在具体报道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政治性与策略性的完美统一,应当注意口子开小些,而挖掘则深一些。口子开小些,即抓住一场小战斗和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一个人落笔; 挖掘深一些,即着重写我军指战员为祖国、为正义而战的英勇献身精神和我军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的现代化战斗力。

(4)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报道我军国防建设新成就、新装备乃至军事训练技术等,涉及军事机密,报道时必须十分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