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热点问题

【答案】热点问题一般是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又为广大群众关注、并议论纷纷的问题。抓热点,首先有一个敢不敢抓的问题。有些报纸开辟了《热点采访》、《热点透析》、《热点追踪》等专版专栏,表明了这些报纸和它们的记者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善于引导,是抓热点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做到善于引导,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热中有冷,对热点做冷静分析。用什么去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引导。而这种引导又不是板起面孔说教,是把道理寓于对事实的恰当分析中。

2. 《解放日报》改版

【答案】《解放日报》在1942年4月1日改版,改版后报纸面目一新,这天的报纸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并发表了社论《致读者》。社论严肃地检查了过去宣传报道工作中脱离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实际等方面的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要求记者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多写群众活动,多发掘新鲜事物,多报告具体事实。该事件对记者转变作风起了决定作用。

3. 隐私权

【答案】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性采访,尤其是电视隐性采访,往往采取“偷拍”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4. 事件追踪采访

【答案】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5. 巡回采访

【答案】巡回采访又称“旅行采访’夕、“游动采访”、“专线采访”,是指记者受新闻机构的委托,沿着预定的旅行路线所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这种采访预先没有具体的采访对象,采访话题也不确定,一般选择具有显著特色和重大意义的路线,记者往往根据沿途所到之处的实

际情况,针对若干有新闻价值的题材就地进行采访,并及时向编辑部发回报道。

6. 新闻线索

【答案】新闻线索又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是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息,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是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段或概况。

7. 新动向

【答案】新动向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方向或新趋向。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

8. 特派记者

【答案】特派记者是指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一度称特派员。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报社、通讯社)、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特约记者不同。特派记者一般负有较重的责任,到一些特殊的地区、单位去采访。与一般记者相比,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以及身体状况都更强。

9. 追踪采访

【答案】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10.反映情况

【答案】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广义而言,公开的新闻报道也是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记者因职务的关系,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同上上下下各种人打交道,无疑能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新情况。正因为这样,党中央不仅要求记者搞好公开报道,而且历来重视记者反映情况。

二、简答题

11.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答案】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均源于西方。

(1)记者招待会的渊源

美国白宫总统的记者招待会,大概是从总统接见记者脱胎而来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称之为“招待会”,伍德罗·威尔逊时期,记者招待会已形成制度,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举行记者招待会最多的总统,肯尼迪总统把电视实况转播引进了记者招待会。现在美国总统直接出面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次数不多,但白宫的新闻发布会却经常举行,由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主持,先发布新闻,然后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总统重视记者招待会,有这样几个原因:

①利用记者招待会宣布政府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以及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反应,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广为传播。

②通过记者招待会,可以了解舆论民情,并控制、引导舆论。

③记者招待会也是展览美国式民主和新闻自由的一个橱窗。

美国白宫总统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有许多“文章”,并非对所有记者都“一视同仁”。有材料介绍说,第一排总是为ABC , NBC , CBS 三大电视网和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等记者占据; 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总是驻白宫资格最老的记者,总统的助手们往往在会前授意白宫记者提总统准备好的问题。一般地方报纸和外国记者很难得到提问机会。

(2)我国记者招待会的起源和发展

建立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制度,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表明我国对舆论作用的重视以及党和政府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化、透明度增强。

①解放前,在国民党统治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普遍运用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发布新闻。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和谈期间,中共代表团负责人周恩来就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对和谈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谈的阴谋。

②解放后一个较长时期,运用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发布新闻少了。

③改革开放后,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才逐渐多起来,而且形成了制度。天津市人民政府是最早建立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地力政府。从1981年5月起,天津市人民政府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还组织记者到现场去开记者招待会,并把记者招待会和参观访问结合起来。

.1983年3月1日,我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宣布,从这一天起,外交部将经常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宣布重要外事活动等。从那时起,外交部是国务院各部、委、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最多的一个部。国务院其他部、委、局和人民团体在1983年4月以后,也陆续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⑤每年一次的“两会”,都欢迎中外记者参加。会议期间必举行多次新闻发布会,安排有关官员和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情况,答记者问,同时用电视作现场实况转播。

③新闻发布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过多过滥的情况。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问题发出《关于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问题的通知》。199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纠正新闻发布会主办单位给记者赠送礼金及有价证券等不正之风又作出规定。这对新闻发布会有序而健康地进行,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