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答案】课程设计
【解析】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选定的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规模的大小。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2. 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_角度划分出来的。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从_____划分的。多项选择、完形填空和作文分别属于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评卷的客观化程度; 试题的体型角度; 客观性分立式; 客观性综合性; 主观性综合性
【解析】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如作文、口试、翻译等。客观性试题指有统一的阅卷标准,答案固定,不因阅卷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如选择、判断正误等。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能力的试题。综合性试题是对受试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性测试,全面考察受试者语言能力的试题。
3. 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两部分。
【答案】基础理论
【解析】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它有广泛的接缘性,跟许多学科都有联系。对外汉语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
4. 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的测试类型是_____测试。
【答案】诊断
【解析】诊断测试属于回顾性测试,是教学单位特别是任课教师常用的一种测验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
5. “版式设计、装帧、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体现的是教材编撰的_____原则。
【答案】趣味性
【解析】教材的趣味性原则是指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让相对说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6. 分级测试又叫安置性测试或者_____。
【答案】分班测试
【解析】分级测试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低,从而确定其适合于学习什么样
的课程或适合于在何种程度的班级上课。分级测试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
7.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环节。
【答案】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成绩测试
【解析】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以便指导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8.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_____分出来的。
【答案】用途
【解析】对外汉语教材可以从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水平等级、一般情况下,主要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即教材如何编排教学内容来分,原则两个方面。学习者特点、母语特点等不同角度来区分。主要包括教材编写体例和教材遵循的教学
9. HSK 是为_____的学习者制订的。
【答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解析】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0.HSK 考试的全称是_____。
【答案】汉语水平考试
【解析】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选择题
11.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 ) 划分出来的。
A. 教学方法
B. 教学对象
C. 教学手段
D. 课程类型
【答案】D
【解析】对外汉语教材可以从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水平等级、学习者特点、母语特点等不同角度来区分。一般情况下,主要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即教材如何编排教学内容来分,主要包括教材编写体例和教材遵循的教学原则两个方面。
12.韩礼德是( )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功能论。
A. 美
B. 英
C. 德
D. 法
【答案】B
【解析】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13.《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 王还
B. 邓懿
C. 吕叔湘
D. 周祖谟
【答案】D
【解析】周祖谟,中国文字、音韵、训话、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话方面。
1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_____。
A. 《大学》
B. 《中庸》
C. 《学记》
D. 《春秋》
【答案】C
【解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15.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 )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A. 政治
B. 民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