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2. 价值量

【答案】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于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则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便越少,从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则生产每一单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

3. 资本周转速度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表示资本周转快慢的量,它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常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就越慢; 反之,则越快。

(2)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4. 工资

【答案】工资是与利润、利息、地租相并列的一种分配形式和分配范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工资是指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

动时间决定的。具体地说,其价值包括: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为训练工人掌握必要技术所需的费用。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5. 买方市场

【答案】买方市场指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价格通常趋于下降。卖方不仅可采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而且可以通过改善服务,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来参与竞争。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地位上升,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力加强,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明显,企业的竞争意识强烈,创新较为频繁,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微观经济的活跃带来宏观经济的繁荣。适度买方市场对经济是有利的,但若供应过多地超越现实的需求,买方市场的正面作用也会走向反面。

6.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7.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答案】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指资本主义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起点是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社会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资本越集中,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不能相容的地步。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的客观必要性。同时,在资本主义积累的过程中,雇佣劳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组织性不断增强,无产者的愤怒和反抗也随着他们贫困的加深而增长,迫使他们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指出,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代替,这是对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发展的规律性,又造成了对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 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 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 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集中体现为哪些方面?

【答案】(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占有,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经济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即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为了使社会再生产能顺利进行,就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比例: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也就是按照社会需要把社会总劳动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比例失调。

②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即生产的无限扩大同有效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惟一目的。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内在趋势。但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消费能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