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室内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席坐时代的低矮尺度,普遍因垂足坐姿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这一变化发生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答案】C
【解析】自南北朝时胡床、交椅等高足坐具传入中原以来,室内家具日渐多样,桌椅等垂足坐家具逐渐取代了供跪坐的几案等。至宋代,垂足坐家具已基本普及,这影响建筑的室内高度。
2. 中国古代楼阁式塔中未使用“副阶周匝”的是( )。
A.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C. 江苏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D. 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
【答案】D
【解析】在主体建筑之外,加一圈回廊,《营造法式》称之为“副阶周匝”。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塔身全部用大石条砌成,较粗壮,未施“副阶周匝”。
3.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采用的结构、空间样式为( )。
A. 金厢斗底槽
B. 副阶周匝
C. 单槽
D. 分心槽
【答案】D
【解析】独乐寺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四椽,平面有中柱一列,如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分心槽”式样。
4. 太和殿是清朝皇宫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下述对它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
A. 和玺彩画,汉白玉台基,大理石铺地
B. 重檐庑殿,十一开间,和玺彩画
C. 重檐庑殿,三层台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D. 面阔十三开间,进深五间,三层台基
【答案】B
【解析】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太和殿是“金砖”铺地,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之一。
5. 北京恩济里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的规划结构方式是( )。
A. 成街、成坊的布置
B. 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
C.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
D. 混合结构
【答案】B
【解析】1980年代建成的北京恩济里小区使“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这一规划模式得以深化和发展。
6. 下列哪项全部是我国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项目?( )
A. 九寨沟、中国丹霞、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
B. 三清山、华山、张家界、黄山
C. 黄龙、五大连池、峨眉山、庐山
D. 可可西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武夷山、长白山
【答案】A
【解析】B 项,华山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C 项,五大连池没有收入世界自然遗产,庐山是文化景观。D 项,可可西里、长白山没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7. 《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是( )。
A. 刘敦祯
B. 刘致平
C. 李允禾
D. 杨鸿勒
【答案】C
【解析】A 项,刘敦祯重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以及《刘敦帧文集》。B 项,刘致平的主要学术著作是《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等。他还协助梁思成编辑《中国建筑设计参考
图辑》(共10辑)。C 项,李允稣禾的主要著作是《华夏意匠》。D 项,杨鸿勋是梁思成的学生,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是《战国中山王陵及兆域图研究》。
8.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是战国时期列国都城普遍采用的布局模式。其中“郭”的意思是( )。
A. 城墙
B. 护城河
C. 内城
D. 外城
【答案】D
【解析】城郭之制,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
9. 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的两大特征是( )。
A. 使用当地材料、适应当地气候
B. 农耕生产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C. 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D. 以风水选址、以伦理组织
【答案】C
【解析】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由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一直存有早期聚落的两大特征:①以适应地缘(如当地的地理、气候、风土等)展开生活方式;②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10.梁思成先生提出文物建筑维修的原则是( )。
A. 古为今用
B. 整旧如新
C. 修旧如旧
D. 复原重建
【答案】C
【解析】建国初期,针对北京城市的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应该保护历史文化,在旧城周围建设新的行政、生活中心,对文物建筑维修也应修旧如旧,保持原有风貌。这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文化建筑保护采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