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核酸一级结构。
【答案】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核苷酸残基在核酸分子中的排列顺序。
2.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答案】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的过程。核酸的复性是指变性DNA 在适当条件下,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3. 初级转录物(primarytranscripts )。
【答案】初级转录物是指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一般没有功能,需要经历转炉后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有功能的产物。
4. 复制起点(replication origin)。
【答案】复制起点是体内DNA 复制具有相对固定的起点。DNA 分子中开始复制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复制起点或复制原点。
5. 反密码子(anticodon )。
【答案】反密码子是由tRNA 反密码子环上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构成的反密码子,通过与mRNA 上密码子的互 补配对解码遗传密码。 6. (可立氏循环)。
【答案】
(可立氏循环)是指激烈运动时,肌肉中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利用
(音译为可立氏循环),又称乳酸
还原成乳酸,乳酸转运到肝脏重新形成丙酮酸,丙酮酸经过肝细胞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最终
以血糖形式运回肌肉的循环方式。这一循环代谢称为肌肉中的积累,补充了葡萄糖,同时再生了
7. 脂肪动员(fatty mobilization) 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第 2 页,共 32 页
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保障肌肉氧供应不充分状态下糖酵解的持续进行,因为该循环消除乳酸在
这些都是有利于糖酵解的因素。
【答案】脂肪动员是指脂库中的储存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脂酸和甘油,以
8. 苯丙酮尿症。
【答案】苯丙酮尿症又称
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缺陷症。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
酮戊二酸转氨形成苯丙酮酸,聚集在血液中,最
致苯丙氨酸不能正常地转变为酪氨酸,而是与
后由尿排出体外。该症属于代谢遗传病,患者应限制摄入苯丙氨酸。
二、问答题
9. 蛋白质的折叠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折叠结构又称为片层结构,它是肽链主链或某一段肽段的一种相当伸展的结构,多肽链呈扇面状折叠。
(1)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或肽段)侧向聚集在一起,通过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成片层结构并维持结构的稳定。这些肽链的长轴相互平行,而链间形成的氢键与长轴接近垂直。
(2)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3)
(反平行式)和
(平行式)。
折叠结构有平行排列和反平行排列两种。
(4)侧链的R 基团交替地分布在片层平面的两侧。
10.硝酸盐是如何被还原为
或
的?
或
11.已知250mg 纯橄榄油样品,完全皂化需要47.5mg 的KOH 。计算橄榄油中三酰甘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因为
要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首先要求算出皂化价,橄榄油皂化价为:
12.酵母抽提物和葡萄糖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碘乙酸、
磷酸盐、氟化钠、柠檬酸及
)的,其反应为:
【答案】硝酸盐是由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
对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转化速率会产生什么影响,给出简单理由。
【答案】本题所述的添加物均会影响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效率,具体见表所述。
表 添加物对乙醇发酵的影响和原因
第 3 页,共 32 页
13.从两种不同细菌提取的DNA 样品,其腺嘌呤核苷酸分别占其碱基总数的32%和17%,计算这两种不同来源DNA4种核苷酸的相对百分组成。两种细菌中哪一种是从温泉的?为什么?
【答案】一个DNA 含量
为
另一个DNA 含量
为
和33%C。均为双链DNA 。后一种是取自温泉的细菌,因为其G-C 含量
高,变性温度高,因而在高温下更稳定。
14.计算lmol 的九碳饱和一元羧酸在有氧条件下完全氧化可产生多少摩尔否则不得分)
【答案】九碳饱和一元竣酸完全氧化时需经过活化为软脂酰化后剩下1分子丙酰
丙酰
在
的催化下生成琥珀酰和
产
生
链完成完全氧化过程,产
生
15.别构酶有何特性?
消耗
然后经过3次氧
个
或
然后进入三竣酸循环和呼吸
中分离出来
(给出计算依据,
的数
为
【答案】(1)变构酶一般都含2个以上亚基,亚基在结构上及功能上可相同或不同。 (2)变构酶的分子中一般有两种与功能相关的部位,即调节部位和催化部位,二者在空间上分开,可在同一亚基或不同亚基上。
(3)每个酶分子可结合一个以上的配体(包括底物,效应剂,激活剂,抑制剂),理论上结合底物和效应剂的最大数目同分别与催化部位和调节部位数目一致。
(4)配体和酶蛋白的不同部位相结合时,可在底物-底物,效应剂-底物和效应剂-效应剂之间发生协同效应,此效应可是正协同也可是负协同,其中同促效应以正协同居多。
(5)协同效应可用动力学图来鉴别,可用协同系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表示。 (6)别构酶因其协同效应,因而动力学曲线为S 形(正协同效应),而非双曲线或是表观双
第 4 页,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