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参数
【答案】参数(parameter )在数理统汁中,反映一个统计量或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的参变量。对于参数统计来讲,分布依赖的参数是有限个数(其实只确很少几个)。只要参数确定,则分布也确定了。参数可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取值。它便确定了一个分布族。如正态分布与两个参数。它们的取值允许范围是
的参数不是有限的,其统计方法只能是非参数方法或自由分布方法。
2. 非参数检验
【答案】非参数检验指对总体分布形式所知甚少,需要对未知分布函数的形式及其他特征进行假设检验。常见的非参数检验有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中数检验等。其优点:(1)不需要对被检验的总体作出关于正态性或其他特定分布的假定;(2)容易理解、容易操作、应用范围广。缺点是功效较低,因为它常会丢失数据中的信息。经常属于大样本检验。
3. 频率
【答案】频率(frequency )①亦称“相对频数”。某随机事件A ,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次数n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亦称事件A 发生的频率。记为其值介于0〜1之间。事件的频率越大,说明它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一个事件的频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与总次数N 有关,且即使再重复N 次试验,次数n 也可能不同。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具有稳定性,即当试验次数N 无限增大时,频率F 会在某个固定值上下波动,而且偏差越来越小。②简谐振动基本物理量。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在数学关系上频率是物体振动周期的倒数。
4. 随机变量
【答案】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在样本空间的全部事件集上的一个实值函数。通常随机变量用大写字母x ,y , z 等表示,或者希腊字母,…等表示。分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两类。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指所有可能的取值个数是有限的或至多可列的随机变量。如随机抽取任一学生观察其性别,其样本空间只有两个男性和女性样本点,
即
随机变量X 只取两个值:即当某学生
是男生时,x 取1; 当学生是女生时,x 取0。连续型随机变量是指可能在一个连续区间内或整个实
第 2 页,共 34 页 只含有
。对于非参数统计来讲,分布依赖
数范围内取值的随机变量。如,在12岁的学生总体中,随机抽一个观测其身高y 。此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机现象。
是大于0的实数集。随机变量y 可在一个连续区间内取值。随机变量的引进使概率论能使用精密的数学工具(如微积分、代数、实变函数、测度论等)来处理和分析随
二、简答题
5. 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形图(饼图)、线图以及散点图的用途。
【答案】这几种图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图形,条图和直方图都用于表示变量各取值结果的次数或相对次数,即次数分布图。不同的是前者用于离散或分类变量,后者用于连续变量(分组后)。圆形图用于表示离散变量的相对次数,即频率,整个圆面积为1,各扇形块表示各类别的频率。线图用于表示连续变量在某个分类变量各水平上的均值,如各年级的考试成绩均分,常用于组间比较中。散点图用于两连续变量的相关分析,可将两变量成对数据的值作为横、纵坐标标于图上,根据散点的形状可以大致判断两变量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的程度。
6.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与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与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组内方差。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将组内方差分解为组内误差和区组方差。
7. 二项试验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二项试验又叫贝努里实验。它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1)任何一次试验恰好有两个结果,成功与失败,或A 与
(2)共有n 次试验,并且n 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正整数。
(3)各次试验相互独立,即各次试验之间无相互影响。
例如投掷硬币的实验属于二项试验,每次只有两个可能结果;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如果一个硬币投掷10次,或10个硬币投掷一次,这时独立试验的次数n=10。再如选择题组成的测验,选答不是对就是错,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也属于二项试验。但在一般的心理和教育试验中,很难保证第一次的结果完全对第二次结果无影响。比如,前面的题目的选答可能对后面的题目的回答有一定的启发或抑制作用,这时只能将它假设为近似满足不相互影响。
(4)任何一次试验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保持相同,即成功的概率在第一次为P (A ), 在第n 次试验中也是P (A ),但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一点同第三点一样,有时较难保证,实验中需要认真分析,必要时仍可假设相等。例如,某射击手的命中率为0.70, 但由于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每一次射击时,命中率并不能保证都准确地是0.70, 但为了计算,只可假设其相等。
凡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实验称为二项试验。
第 3 页,共 34 页
8. 学业考试成绩为X ,智力测验分数为y ,已知这两者的rxy=0.5, IQ=100+15z, 某学校根据学
,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
你如何回答他?
【答案】由
为可以看出学业考试成绩与智力测验分数只存在中等相关且可知测定系数即学业成绩的变异中只有25%由智商引起,也就是智力测验分数的多少不能作
智商为115, 由可以得出z=l。这个标准分数显示了这个学生在同龄儿童中的相为预测学业考试成绩的较好指标。 对位置,说明这个学生处于同龄学生构成的常模中一个标准差的位置。大概在0.3413的位置,按照正态分布表,其以上还有大约15.87%的人数。因此,如果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那么这个学生很有可能录取不上。但是由于智力测验只代表某种程度上的智力表现,而且学校的学业测验与智力测验相关系数不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用来计算和预测。应该告诉他不要迷信测验,认真备考,任何可能性都有。
三、计算题
9. 从两个正态总体中各随机取一个样本,
率的0.95置信区间?
【答案】从两正态样本中随机抽取两个样本,则两个样本的方差之比服从F 分布。 根据公式取则其0.95的置信区间为
代入数据,得
所以,这个总体方差的0.95的置信区间是0.27〜10.38。
10.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分层抽样,举例说明或以公式证明分层抽样的优点。
【答案】[1]方法
(1)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或)。具体做法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叫一个层),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它充分利用了总体的已有信息,因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抽样方法。
(2)对于一个总体究竟应该如何分层,分几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一个原则是,各层内的变异要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否则将失去了分层的意义。
(3)设总体为N ,所需样本容量为n , 则如何合理地将n 分配在各层,是分层抽样的一个重
第 4 页,共 34 页 ,问该二总体方差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