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专业硕士]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
【答案】拓扑异构酶是指通过切断DNA 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 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I 通过切断DNA 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II 也称为DNA 促旋酶。
2. 类脂。
【答案】类脂是指除脂肪以外的其他脂类,包括磷脂类、固醇类等。
3.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
【答案】糖异生是指非糖物质在细胞内净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
4. 密码子的偏爱性(codonbias )。
【答案】密码子的偏爱性是指不同生物体对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不同,即 对不同密码子的偏爱性不同。
5. 脂肪酸。
【答案】脂肪酸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例如三酰甘油、甘油磷脂、鞘磷脂和蜡)的成分。
6. 蛋白质四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亚基聚合成大分子蛋白质的方式。维系四级结构的力有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
7. 亲和层析。
【答案】亲和层析是指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技术。把待纯化蛋白质的特异配体共价连接到载体上,将此载体装入层析柱,对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柱层析时,待纯化的蛋白质与 配体特异结合,吸附在层析柱上,而其他的蛋白质不能被吸附,通过洗脱可以除去,最后用含游离配体的溶液或 用改变了 pH 或离子强度的溶液将与配体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8. 内部控制区(internal control regions ICG)。
【答案】内部控制区是指tRNA 和5S rRNA基因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区域(转录区)。
二、问答题
9. 简述柠檬酸循环的要点。
【答案】(1)柠檬酸循环中有4次脱氢、2次脱羧及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2)柠檬酸循环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
(3)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包括革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是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者经苹果酸生成。
10.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 既是起始密码子,又是肽链内部甲硫氨酸残基的密码子。什么样的因素能保证在翻译过程中不出现差错?
【答案】硫氨酸的单一的密码子有两种tRNA 去识别,即密码子
甲酰化生成甲酰
但有不同的专一性,当甲硫氨酸与即
和它们有相同的反
后,可进一步
上发
序列(简称SD 反应生成这种甲酰化反应不会在甲硫氨酸或有一段富含嘌呤的
的生。因为在mRNA
起始密码子的上游区序列),它能与核糖体30S 小亚基正确定位在mRNA 的SD 序列允许
上。此外,无论是甲酰化或非甲酰化的端一段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结合,使30S 小亚基正确结合在30S 小亚基P 位的起始密码子都不能与和GTP 形成复合物,也保证了只有能够进入核糖体的A 位,使甲硫氨酸能掺入肽链的内部。
11.猪油的皂化价是193~203, 碘价是54~70; 椰子油的皂化价是246~265, 碘价是8~10。这些数值说明猪油和椰子油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差异?
【答案】皂化价与脂肪(或脂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而碘价是表示脂肪的不饱和程度。猪油的皂化价小于椰子油,说明猪油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椰子油大,即猪油的脂酸具有较长的碳链。猪油的碘价大于椰子油,说明猪油的不饱和程度大于椰子油,即猪油的脂酸具有较多的双键
12.有A 、B 、C 三种不同蛋白质,在pH7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若在pH7用中性盐沉淀这三种蛋白质,哪种蛋白质首先沉淀?哪种次之?哪种最后?
图
【答案】从电泳结果可知pH7时蛋白质C 带的电荷最多,蛋白质B 其次,蛋白质A 最少。pH7用中性盐沉淀时,电荷带得最少的首先沉淀,所以蛋白质A 首先沉淀,其次是蛋白质B ,最后是蛋白质C 。
13.确定一个酶催化反应的
【答案】当
可得:
当
当
当
由于时,有方程:时,有方程:时,有方程:为酶的特征常数,不可能为0, 所以要使本式成立,则需 的困难之一需要很高的底物才能使酶完全饱和,需要多大的底物 时,由米氏方程: 浓度(以Km 的倍数表示)才能得到初速度的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只有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才能使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综上,底物浓度为3Km 、9Km 、19Km 、无穷大时才能得到初速度
的
14.在体外进行DNA 复制实验时,如果将大肠杆菌DNA 聚合酶I 与T7 DNA保温20min 以后,加入大量T3 DNA。如果改用大肠杆菌DNA 聚合酶III 取代大肠杆菌DNA 聚合酶I 进行上述实验,则得到的主要是T7 DNA。请解释原因。
【答案】大肠杆菌DNA 聚合酶I 和DNA 聚合酶III 的进行性不同,前者只有后者高达500000 nt。进行性低意味着DNA 聚合酶I 在催化DNA 复制过程中很容易与模板解离,进行性高则意味着DNA 聚合酶III 可以 在模板上连续合成更长的DNA 。使用DNA 聚合酶I 进行实验时,因为它的进行性低,合成一小段DNA 以后, 就与原来的T7 DNA模板解离,在加入大量的T3 DNA以后,DNA 聚合酶I 很难与原来的模板结合,反而更容易与量多的T3 DNA结合,复制T3 DNA,于是被合成的DNA 主要是T3 DNA; 使用DNA 聚合酶III 进行实验时, 因为它的进行性极高,故在有限的时间内,DNA 聚合酶III 几乎不会离开原来的模板T7 DNA,即使加入的T3 DNA 量再多,对原来的T7DNA 复制也没有影响,因此最后合成的DNA 主要是T7DNA 。
15.简述尿素循环的过程和发生部位。
【答案】尿素循环的过程:
(1)在线粒体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将氨和
(2)合成氨甲酰磷酸。氨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形成瓜氨酸和磷酸;
(3)瓜氨酸出线粒体,进入细胞质,与天冬氨酸生成精氨琥珀酸,然后精氨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被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