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跨学科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本归因错误

【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在进行归因时,经常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现象。产生基本错误归因的原因包括:①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结果的影响;②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因于行动者,而忽略其环境背景。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还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评价他人时习惯于作内部归因,而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习惯作外部归因。

二、简答题

2. 试论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答案】合作与竞争既对立又统一,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与合作不能同时并存在同一主体的选择中。针对某一利益目标,不同的主体选择了竞争的方式达成目标就不可能同时又选择合作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2)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竞争中包含合作,合作中也包含着竞争。人类永远不可能看到只有竞争没有合作或者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那种局面,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表现得更加普遍更加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经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途径。竞争的成败往往意味着自身的价值是否能够被社会所认可,因而竞争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激烈。同时,人们从激烈的竞争中也学会了如何去更好地合作。在竞争中学会必要的合作则可以保证彼此得到更多的利益,越是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则竞争力越强。竞争与合作永远不能相互孤立的存在。离开竞争,合作是无力的;脱离合作,竞争是无序的。

(3)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要敢于竞争,积极合作。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是人们应当取得的价值选择和共识。因此,无论是个人关系还是群体或国家之间的关系,合作是暂时的,相对的,而竞争是长远的,绝对的。人类在合作中发展,也在竞争中长大。无论个人、群体,或者一个国家,失去了竞争能力是不可设想的。无论一个人是否愿意,他所面临的将首先是人们竞争的准备状态。人可能会为暂时的利益而考虑合作,但有更多、更稳定的理由在促使人们竞争。

总之,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竞争存在于合作之中,合作以竞争为前提。没有合作的竞争是软弱无力的或是破坏性的;而没有竞争激励的合作,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不能重竞争而轻合作,也不能重合作而排斥竞争。

3. 民族文化与领导行为和领导有效性的关系是什么?中国民营企业领导行为有何利弊?

【答案】(1)关系

①文化指引和制约着领导者本身的行为选择;

②特定文化下被领导者的特点决定着特定领导行为的效果。

领导方式的选择必须考虑所在国家的文化,一般而言,专制型的领导方式适合于高权利距离的文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更适合于低权利距离的文化。

(2)利弊

①专制型领导行为适合服从性高、尊重权威的下级,能够促使他们负起应该负起的责任,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但如果下级具有平权性特点,则会产生不满,导致组织承诺低下,不愿献身于组织。

②差异性对待使得自己人更能献身于工作;但是外人的组织承诺感却很低,不认同组织,产生怠工、甚至故意破坏等行为。对两种人的不同对待导致不同的行为规则,会产生剧烈的内部冲突,造成情绪化的敌对气氛,危及公司的生存。对不同人运用不同考核指标和不同奖罚标准,当员工感到绩效良好不一定能得到奖赏的时候,工作动机就会降低。

4. 服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服从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合法权力

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按整体功能要求组织起来的结构化实体。这一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占据社会结构特定位置的人,通过规范化的社会角色联系,就获得了指挥、命令某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力。不仅稳定的社会角色关系使一部分人获得指挥另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力而被指挥者有服从的义务,如老板与雇员、军官与士兵、上级与下级等。更重要的是,临时性的社会角色关系也使在社会结构上处于有利位置的人获得指挥别人的权力,而被指挥者有义务服从指挥。但是临时性的合法权力,是同特定的情境或领地相联系的,一旦脱离该领域,角色关系无效。

(2)责任转移

相关的研究表明,服从权威和责任转移是人们非常稳固的心理机制。如果人们服从权威的结果是伤害到别人,他仍然倾向于服从权威的命令,是因为被试在行为归因上,将行为的责任转移给了权威,认为自己仅仅是权威人士的代理人,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关心的是如何更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关心行为的后果。实际上,这是一种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降低对自身行为控制的另一种自我意识水平下降的现象,与去个性化状态有共同的特点。在归因上,没有权威在场时人们更容易将行为责任归于本人,开始倾向于用独立的普遍道德原则评价自己,从而拒绝服从的人数显著增加。

5. 请举出一些事例,说明态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态度(attitude )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人们对维护自身立场所持的态度会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例如,在观看我们所在的大学和其他大学两校队足球赛时,总感觉其他大学球队犯规次数比裁判实际上指出的要多,这就是维护自己学校荣誉的立场和期望本校球队获胜的积极态度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的例证。

(2)态度影响耐力。当对所属群体的效忠态度被激起时,人会表现出巨大能量与挫折耐力。例如,历史上许多爱国者与革命者之所以能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不怕牺牲的精神,都是和他们具有崇高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效忠态度分不开的。

(3)态度影响学习效果。例如,许多学生了解了学习的意义,对学习活动怀有兴趣,于是对学习采取认真、积极的态度,最终会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学习材料。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例如,人们对工作若感到比较满意,形成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则一般会提高工作效率。而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员工,由于其它动机(如为了维持生计、受人尊重或自我表现等)的支配,往往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的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然的相关;但如果整个群体都较了解工作的意义,对工作有积极的态度,比持有消极态度的群体会有更高的效率。

6. 什么是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案】(1)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力

影响是影响者通过一定的力量或媒介,对所要影响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施加作用,使其出现所期望的状态或发生所期望的改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实质是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

领导者影响下属心理的力量称为领导者的影响力(power of influence)。影响力是一个矢量,可以通过方向和大小两个指标来衡量。影响力是领导有效性的关键,也是领导者具有领导能力的标志。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2)权力影响力

①权力

权力(power )是一个人或群体影响他人或他群体,使之按照权力者的意志行动的力量。 权力带有强迫性,迫使被影响者服从,所以它是强制性影响力。强制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有时候“不作为”也是一种强制。领导者拥有的强制手段越多,就越接近绝对权力地位。

权力包括暴力和威胁。但是只有在能够使被威胁者的心理或行为发生所期望的改变时,暴力和威胁才成为权力的组成部分。

②权力影响力的来源

a. 从权力的来源考察,权力影响力来源于群体的统一意志。

b. 从权力者与下属的关系考察,权力来源于领导者对群体内成员所需资源的控制。

(3)非权力影响力

①非权力影响力的特点

非权力影响力是由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产生的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力量。非权力影响力具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