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东住院医师危重病科ICUⅡ阶段题库>专业理论题库

问题:

[单选] 导致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 心室重构
B . 心内膜炎
C . 心室内附壁血栓
D . 活动风湿
E .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男性,45岁,发作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200次/分,血压80/50mmHg,平日未用药物治疗,此时最佳治疗方案是() 电复律。 静注维拉帕米(异搏定)。 静注β受体阻滞剂。 用间羟胺升压。 按摩颈动脉窦。 儿童最常见的鞍区肿瘤是() 垂体瘤。 颅咽管瘤。 生殖细胞瘤。 胶质瘤。 脑膜瘤。 25岁,男性,疲劳乏力及体重下降3年,实验室检查血糖、血皮质醇下降,CT扫描件双肾上腺区各可见一约3cm×3cm及3cm×5cm大小不规则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周边强化,中心密度较低,其最可能诊断为() 肾上腺囊肿。 肾上腺结核。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癌。 关于颏神经的定位和穿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的凹陷处,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4~4.5cm,到达翼突外侧板,将针退至皮下,穿刺针指向原穿刺方向的后方稍上刺入5cm左右,即可得到向下颌和牙龈部的放散痛,提示穿刺成功。 穿刺点位于外耳孔前3cm,颧弓下缘中点,穿刺针对准同侧瞳孔方向进针1~1.5cm,针尖进入翼腭窝时,上唇、牙龈和颊部出现放散痛,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回流,证明穿刺到位。 穿刺点位于下颌骨喙突与颧弓下缘交点,由穿刺点向前方眼窝尖部刺入约4~5cm深度,针尖可触及颌骨后面(针尖过于向前)或触及蝶骨的翼突外侧板的根部(针尖过于向后方),调整针尖方向,直至出现上颌神经支配区域的放散痛,同时回吸无血和脑脊液。 手指尖摸到第二尖牙,向下滑动即可触到颏孔,穿刺点位于颏孔外侧和头侧各0.5cm处,穿刺针内下方进针,刺到颏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部异感,再向内进针0.5cm即可完成穿刺。 在眶下缘正下方1cm,鼻正中线外侧3cm处为穿刺点,于眶下孔下缘进针,穿刺针指向外、上、后方,进针1~1.5cm即可进入眶下孔,刺中眶下神经时,可出现由鼻翼向上唇的放散痛。 慢粒患者,WBC65×109/L,巨脾,出现左上腹剧痛,诊断最可能是() 肺梗死。 急性胰腺炎。 心绞痛。 脾梗死脾周炎。 肾结石。 导致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原发性损害及心功能受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心脏发生不同程度的代偿变化,如心腔扩大等。同时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都有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发生心室重构。如基础心脏疾患不能去除,则必然心肌长期负荷过重,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增加,顺应性下降,重构明显,形成恶性循环面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病死亡的直接原因。心内膜炎、活动风湿、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等都是造成心肌原发性损害的病因,而心室内附壁血栓不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直接病因。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