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71管理经济学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创新的过程。
【答案】创新的过程包括:
(1)寻找机会
创新活动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
(2)提出构想
敏锐地观察到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 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3)迅速行动
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4)坚持不懈
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
2. 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 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1)横向分工,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劳动分解成不同岗位和部门的任务; 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横向分工的结果是部门的设置,或“组织的部门化”。
(2)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三者的优势和局限性分别表现为:
①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它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 a. 优点: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 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相互交流、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b. 局限性:由于各种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都集中在相同的部门进行,各种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贡献不易区别,因此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山于各部门的负责人长期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因此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由于活动和业务的性质
不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注重依据自己的准则来行动,因此可能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②产品部门化是指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
a. 优势: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力一向,按产品设立管理部门,更易考察和比较不同产品对企业的贡献,因此有利于企业及时限制、甚至淘汰或扩大和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使整个企业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由于各个产品部对企业的贡献容易辨认,因此可能促使部门间进行竞争; 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每个部门的经理都需独当一面,完成同一产品制造的各种职能活动。
b. 局限性:需要较多的具有像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各个部门的主管可能过分强调本单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 产品部门某些职能管理机构与企业总部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待摊成本,影响企业竞争能力。
③区域部门化是根据地理因素来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给不同部门的经理。
组织活动在地理上的分散带来的交通和信息沟通困难曾经是区域部门化的主要理由。但随着通讯条件的改善,这个理由己不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理由。
按区域划分管理部门的贡献和弊端类似于产品部门化。
3. 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设计时要考虑哪此因素的影响? 依据哪此基本原则?
【答案】(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组织结构系统图的基本形状如图所示; 《职务说明书》要求能简单而明确地指出: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与组织中其他部门和职务的关系,要求担任该项职务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技术知识、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条件。
图 组织结构系统图
为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组织设计者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
①职务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需要从最基层开始。职务设计是在目标活动逐步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所需的职务类别和数量,分析担任每个职务的人员应负的责任,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②部门划分。根据各个职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性质以及职务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原则,可以将各个职务组合成被称为“部门”的管理单位。
③结构的形成。在职务设计和部门划分的基础上,还要根据组织内外能够获取的现有人力资源,对初步设计的部门和职务进行调整,井平衡各部门、各职务的工作量,以使组织机构合理。如果再次分析的结果证明初步设计是合理的,那么剩下的任务便是根据各自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规定各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以及义务关系,使各管理部门和职务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络。
(2)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外部环境、经营战略、技术及其变化、企业发展阶段和规模。
①外部环境。可具体分为任务环境与一般环境。任务环境主要作用于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具有直接影响的部门,如顾客、供应商、竞争对于、投资和金融机构、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等; 一般环境指那些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没有直接影响,但对企业和企业的任务环境产生影响的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要素。
②经营战略。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和方向选择的总称,按企业对竞争的方式和态度,可分为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及分析型战略。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如表所示。
表 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结构特征你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分析型战略
③技术及其变化。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会作用于组织
活动的内容划分、职务的设置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必将改变组织中的会计、文书、档案等部门的工作形式和性质。
④企业发展阶段。包括创业阶段、职能发展阶段、分权阶段、参谋激增阶段和再集权阶段。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有与之适应的织织结构形态。
⑤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活动的规模日渐扩大,内容日趋复杂,组织管理的正规化要求逐渐提高,管理文件愈来愈多,对不同岗位以及部门间协调的要求愈来愈高,组织愈来愈复杂。
(3)组织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技术、制定的战略、发展的规模不同,所需的职务和部门及其相互关系也不同,但任何组织在进行机构和结构的设计时,都需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具体包括: 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