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716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古罗马的诗坛三雄是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维吉尔; 贺拉斯; 奥维德
【解析】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三位重要的诗人,并称罗马诗坛三雄。维吉尔的代表作是《伊尼特》; 贺拉斯的代表作是《诗艺》; 奥维德的代表作是《变形记》。
2. 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答案】斯丹达尔
【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3. 代表泰戈尔诗歌方面成就的作品是______。
【答案】《吉檀迎利》。
【解析】泰戈尔的《吉檀迎利》中描写对印度神的尊崇,用隐秘华美的语言对身形对人生自然的诗意描绘,他凭借《吉檀迎利》以及用美丽英文翻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名词解释
4. 英国湖畔派诗人
【答案】英国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在文学上,他们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他们主张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湖畔,写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节奏上应与口语音调一致; 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
5.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
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6.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7.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又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8. 《新约》
,因为【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
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9. 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占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 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三、简答题
10.《恶之花》的现代性。
【答案】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是诗集《恶之花》,在西方文学史上,它不仅是法国传统与现当代文学的分水岭,还是整个两方现代派文学的宣言书。它的出现,宣布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正式诞生,宣布了西方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
(1)波德莱尔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从恶中去发觉美,将丑入诗
波德莱尔打破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冲出“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原则的樊笼,提出了与之
完全背道而驰的新的美学原则,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从恶中去发掘美,将丑入诗。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波德莱尔把社会之恶、人性之恶作为审美的对象来描写。他歌颂的是恶之花。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第一次把大都会的生活和丑恶事物带进丁诗歌王国,其主要的描绘对象,是大城市中形神扭曲,受欺凌、被遗弃的社会“贱民”波德莱尔。同时,诗人还主张深入到人类的恶中去,到那盛开着“恶之花”的地方去探险,即到人的灵魂深处去挖掘。这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实行笔触大转移,“外转内”的开始。
(2)波德莱尔提出了通感理论
通感理论是在《恶之花》的一首著名的、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的是《通感》中提出来的。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两方面明确地阐述了他的通感理论。
①诗歌以一种几乎神秘的笔调描述了人同自然的关系。自然界中万物彼此联系,互为象征,组成一座象征的森林,并向人们发出信息,于是,人和自然界,精神和物质之间就产生一种信心相应的通感。然而,这种信息是模糊的,不可解的,只有诗人才能心领神会,通过深入其中才可能有机会洞察到。
②《通感》一诗还揭示了人的各种感官之间的互相感应的关系。人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彼此代替沟通,波德莱尔以其伟大诗人所独具的慧眼和本领,将其作为通向“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去破译那“象征的森林”所发出的模糊而不可解的信息的契机,并进而使之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和他全部诗歌理论的基础。波德莱尔认为各种艺术种类之间也有通感,这一观点使得艺术表现手法也得到了大大地丰富。
(3)波德莱尔认为应当以象征去表现通感
象征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以致现代派文学各流派都从中吸取养分。《恶之花》犹如创作手法的百科全书,现代派的各种创作手法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如波德莱尔认为想象是各种才能的母后,它能创造一个新世界; 暗示可以让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得到表现,让诗歌形象鲜明却并不具体,寓无限于有限,创造一种“缩小的无限”;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也同时是一种目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世界,即“第二现实”; 音乐有一种不靠文字仅凭音响就能够发出暗示、激起联想、创造幻境的特殊功能。《恶之花》极富有音乐性。
11.简述萨福诗歌的主要特色。
【答案】萨福是古希腊著名女抒情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诗歌的主要特色有:
(1)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
萨福的诗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
(2)诗歌技巧的灵活运用
萨福的诗艺很高,在日前仅存的诗篇中已经能够看出她娴熟运用暗喻这种现代诗歌的技巧,使诗歌形象和内在涵义更为丰富和饱满,如她描写鸽子:“它们的心渐渐冷却,任双翅垂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