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天京变乱
【答案】天京变乱是指清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事件。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溃江北、江南大营,天京周围的紧急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个人权势,再次借“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火速回京。9月1日深夜,韦昌辉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杀死。经过这场屠杀,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这又引起了洪秀全的不满。11月初,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迎石达开回京辅政,长达两月的天京变乱,始告平息。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潔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3. 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海关税务司
【答案】海关税务司是近代中国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中国海关行政的首脑的名称。名为中国海关监督雇佣之人,实际上是中国海关的主宰。1854年,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吴健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清政府征集关税。1859年,
1861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被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任命为总税务司,成为了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
这个职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1863年赫德继任,至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四十余年。
5. 《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天津创办的报纸。1897年10月创刊于天津,严复为主编。《国闻报》主要刊登国内各省要闻,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最有影响的是严
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阵地。1898年停刊。
6. 魏源
【答案】魏源(1794~1857),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1844年中进士。1814年,到京师学习《公羊春秋》,后与龚自珍齐名。曾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延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又助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筹议漕运、水利、盐政诸事。他讲求经世致用,批判了在当时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宋学和汉学。鸦片战争前,主张严禁鸦片输入,认为鸦片贸易是使中国民穷财尽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时,参与浙东抗英斗争。《南京条约》订立后,他为了与当时军事上的颓势相对照,撰写了《圣武记》,历述清王朝过去武功上的胜利。他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对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进行了综述。《海国图志》传人日本后,对日本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魏源主张变法革新,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还介绍和评说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魏源的这种思想和主张是难能可贵的,对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7. “苏报案”
【答案】苏报案是清末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苏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了震动一时的“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等引渡,解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在租界内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会审公廨,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二年。“苏报案”发生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各地交相翻印,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8. 五院制
【答案】五院制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以后实施的组织形式。《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五院同为治权机关,互不统属,互相独立。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政府主席于国民政府委员中提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向国民政府主席负责。
9. 盛世才
【答案】盛世才(1895年~1970年),字晋庸,原名振甲,又字德三,辽宁开原人,属汉军旗人。中央军校第九分校(新疆分校)上将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上将参议。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自1933年到1944年间全面控制着新疆的军事、政治,号称“新疆王”。1949年后到台湾,1970年病逝于台北。
10.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二、论述题
11.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发动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自始至终获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战争的顺利发展。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成为这支革命军队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大大増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苏联政府在物质上和军事上的援助。苏联政府对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苏联来华的军事顾问在协助北伐军制定战略方针和战役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
北伐战争的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①在工人运动方面:工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人的政治斗争不断加强,其中最突出的是汉口、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和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史上的壮举,对全国反帝爱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②在农民运动方面:农民的组织力量迅速发展,斗争区域逐渐扩大,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农民群众同土豪劣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
12.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武汉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各省革命党人联络的枢纽,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据点和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