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南大学商学院823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论述题
1. 领导者的权力,按其基础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其中哪些是源于组织职位的,哪些是源于个人特征的?
【答案】(1)领导者的权力,按其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①强制权,又称惩罚权。它是通过精神、感情或物质上的威胁,强迫下属服从的一种权力; ②奖赏权。指提供奖金、提薪、表扬、升职和其他任何令人偷悦的东西的权力,是基于被领导者执行命令或达到工作要求而给其进行奖励的一种权力;
③法定权。指组织内各管理职位所固有的正式的、制度化的权力;
④专家权,又称专长权。指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
⑤感召权,又称模范权。是于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又称为个人的影响力。
(2)前三种权力都是与职位有关的权力,是源于组织职位的,统称制度权,又称行政性权力。这种权力是由上级和组织所赋予的,并有法律、制度明文规定。制度权不依任职者的变动而变动,有职者就有制度权,无职者就无制度权。
后两种权力都与组织的职位无关,是源于个人特征的,因此,又称为非职位权力。这种权力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这种来自个人的权力通常是在组织成员自愿接受的情况下产生影响力的,因而易于赢得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长时期的敬重和服从。
2.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武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向他建议,一要制定法令,昭告民众; 二要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 三要责成专人专责管理,问题尽量处理在下面,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试用现代管理理论对这个故事以及相关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评述。
【答案】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三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制度化管理、授权管理、例外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实现法治的具体表现。这种管理方式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职工进入企业以后,先进行企业制度方面的教育,充分了解企业的要求,当把制度学好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企业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来丈量职工的一举一动,若行为违反了企业制度,企业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①故事中叶武罗告诉摩西制定法令,然后公告天下的目的,就是让摩西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供百姓参考,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这既是对广大百姓正确行为的一个引导,同时也是对不好行为的一种约束和威慑。这样,百姓就不用行必问,从而让社会秩序进入自我运行的轨道。
②制度化管理的新发展。随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迅速发展,制度化管理的不足也逐渐显现了出来,制度化开始和人际化管理相结合。因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必须与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而恰到好处地渗透一些情感的管理方式可以使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而制度化管理的渗透又可使情感管理难以解决的权力失控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2)授权管理
要建立管理层次,实行授权。授权是指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给某位部属负担,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授权是一门管理的艺术,充分合理的授权能使管理者不必亲力亲为,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上,以及如何引领下属更好地运营企业。
①故事中叶武罗告诉摩西要建立等级,进行授权委任管理。实际上就是要他成立管理团队,建立管理层次,实行分级管理,这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通过分权实现有序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策略。
②授权管理的新发展。随着层级制度的长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发展越来越快,虽然这种组织结构可以将管理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却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人浮于事,官僚之风盛行,人力资本迅速上升,使得现在的企业开始向扁平化结构回归。但这一现象的重要前提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得管理幅度逐渐扩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开始逐渐提升,他们有能力对更多人进行控制和管理。
(3)例外管理
例外管理最初由泰勒提出,指最高管理层将日常发生的例行工作,拟就处理意见,使之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然后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主要去处理那些没有或者不能规范化的例外工作,并且保留监督下级人员工作的权力的一种管理制度或原则。实行这种制度,可以节省最高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能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同时使下属部门有权处理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能。
①岳父指导摩西要将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下属处理,自己主要对重要的事情进行处理,实际上就是实行例外管理的重要表现。让摩西把一些日常的事务交给下属去办理,自己对一些重要而紧急的事保留处置的权力,这是把领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主要集中于决策和监督的重要方法。
②例外管理的新发展。例外原则刚开始主要是针对管理者的,现在己经逐渐被领导者所引用,例外管理由管理学引入领导学,也就是指领导人应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来处理首次出现的、模糊随机、十分重要需要立即处理的非程序化问题。而对于决策对象反复出现的,决策者己有固定的或例行的程序来处理的问题,即常例,由于在职业经理意料之中,控制范围之内,可交由下属来
解决。此外,例外原则也开始逐渐被“人人成为经理人”的新型管理模式所吸纳。在此模式中,人人都有一些自主权,都具有对紧急但却又不能及时向上级请示的事务的处理权。
3. 请联系实践,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组织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答案】社会责任是指一种工商企业追求的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但并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这一定义的前提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遵守法律; 企业在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
(1)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时代在变化,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公司不是一个仅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同时还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具体原因包括:
①满足公众期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多,人们支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②增加长期利润。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可靠地获取较多的长期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责任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社区关系和企业形象。
③承担道德义务。企业能够而且应该具有社会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道义上的要求,还符合自身的利益。
④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企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如使销售额上升、雇用到更多更好的员工、更容易筹集到资金等。由于公众通常认为社会目标是重要的,企业通过追求社会目标就能够产生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
⑤创造良好的环境。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解决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所在社区的状况,这种良好的环境适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⑥减少政府的进一步管制。政府管制使经济成本上升,并使管理者的决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减少政府管制。
⑦责任和权力相称。企业在社会中拥有很多权力,根据权力和责任对等的原则,企业必须承担同样多的责任。
⑧符合股东利益。从长期看,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在股票市场上,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作是风险较低的和透明度较高的,从而持有该企业的股票会带来较高的收益。
⑨拥有资源。企业拥有则一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⑩预防胜于治疗。社会问题必须提早预防,不能等到问题已变得相当严重、处理起来较困难时才采取行动。
(2)企业与管理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①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采用生态生产技术。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