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财经大学世界经济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同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何区别?

【答案】(1)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只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角,只是在推行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实行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而己。

(2)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是站在总供给角度提出来的。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强调激励的作用,认为激励意味着对工作、储蓄、投资和企业家才能足够的报酬。供给学派认为不是需求决定供给,而是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从而刺激经济。

2.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请给出模型稳定状态的条件,并画图说明外生的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有何影响。

【答案】(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①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 是外生的储蓄率; ②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 ③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故人均生产函数可表达为y=f(k ),

k 为资本一劳动比率。y 表示产出,其中y 为人均产出,如果用N 表示劳动力,则有y=Y/N, n=4N'/N。

保持给定的人均资本水平k 所必须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考虑到人口增长率恒定,因此经济需要投资nk 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再假定资本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不变的比率此保持人均资本水平所需的投资是

因此,稳态时的y*和k*满足

储蓄率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

如图所示,C 和C' 分别是s 和s' 下的稳态,可以发现当S 提高时,Y 也随之提高。在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条件是

稳态时的k*提高,从而使得稳态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因此,s 的提高使得达到。 。经济均衡条件为。。 ,也就是说较高的,(2)根据人均生产函数y=f(k )模型基本方程为(3)现在如果提高储蓄率s ,变为s' ,则仍然有,因

图 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3. 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所以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但是国民收入增加了一个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下面结合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

设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支出为△A ,并且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β。则第一部门增加的支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β·△A ,从而又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了β·△A ,并且第二部门的收入中又要

223增加β·△A 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β·△A ,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β·△A 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总支出△AE 和国民收入△Y

230<β<1,则为△Y=△A+β△A+β△A+β△A+...,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所以。其中

倍,并且在这里乘数即为乘数,表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 是自发支出增加△A 的

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4.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以及物价水平P 在短期内小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 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 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下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由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 和M 无关,而v 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

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律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5.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答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虽由出售产品的企业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虽然不购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产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相一致,必须把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

6.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

【答案】(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相信并且依赖于至少以下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①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个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假设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条件。

②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等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如果

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人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③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沦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④自然率假说。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自然率假说实际的意义是:一个经济社会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①宏观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十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地认为一切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②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的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