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615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导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间阶级
【答案】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人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己经超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他们既受到资本家的雇用,以脑力劳动换取管理报酬,在本质上接近十无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认同又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一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称为“中产阶级”。
2. 合法化
【答案】政治权力的合法化是指被统治者对政治统治无条件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的取得。任何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都是通过对合法性资源的掌握和运用来获得的,这一过程就是政治权力的合法化。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手段主要包括:诉诸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 第二是诉诸意识形态; 第三是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
3. “议行合一”原则
【答案】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权应该是集行政权和立法权于一体的工作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直接受到选民的监督和罢免。其基本内容是:
①人民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代表实施这种权力;
②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这种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具休体现为,一个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任期的立法机关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其他国家机关与立法机关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决策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判断议行合一原则的标准并不在于是否只存在一个议决和执行统一的机关,而是应考虑其权力关系。
4. 马克思主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被传播到中国。中国政治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践,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5. 压力集团
【答案】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具有政治社团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①压力集团数目和种类繁多;
②压力集团活动范围广泛;
③压力集团相互之间利益对立,在政治活动中相互排斥;
④压力集团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
6. 半总统制
【答案】半总统制是指一种既有总统制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典型是法国。195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法国在戴高乐的主导下建立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新的政体,其特点是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之成为掌握实权的选任国家元首。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政策纲领,但不直接管理政府工作,总统有权任免一名总理并由总理领导政府的日常活动。但总理和政府又须向国民议会负责,国民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得向总统提出辞职。此外,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也属于半总统制政体。
7. 国家形式
【答案】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②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③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政治体制。一些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实质和规模、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制和具体控制手段、国家机关工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它们只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具体方面。
8. 竞争型政党
【答案】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从政党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旦政党产生于议会之内,政党一般都会伴随着议会的发展而比较平稳地过渡到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之中。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答案】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
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调整。但是,福利国家不过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进一步融合的体现,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攫取巨额利润,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1)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生产资料仍然掌握和控制在资产阶级手中。福利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国三巨共和政(杯尸飞
习己族共和政体议会共和政体主共和政乏一一一一叫屡员制政体总统共和政体
(2)无产阶级国家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由于历史条件和各国的情况不同,无产阶级的国家政体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从无产阶级政权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有巴黎公社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10.简要分析政治改革的方式。
【答案】(1)改革是朝着社会、经济或政治上的更多平等,政治参与日益扩大的方向发展。政治改革是较为平缓、较具建设性意义的政治发展形式,它往往要两面作战,既反对保守者又反对激进者。政治改革的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政治改革的方式与政治革命的方式具有根本不同的特点。 ①从根本上说,政治改革采用自上而下的渐进的和平的方式,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局部的而不是根本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变化,所以,改革者不像革命者那样致力于政治动员,从事大规模破坏一切现状的暴力活动,而是采取一种和平的方式,运用政府的“合法”资源,通过政治途径、行政途径、法律途径等来逐步地实现其调整政治关系、革新政治体系的目的。
②政治改革一般采取缓和矛盾的方式,而政治革命往往采取促进矛盾发展的方式。政治革命一般要在把握革命时机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矛盾发展,从而使革命形势尽快成熟。政治改革则一般采用缓和矛盾的方式,改革者总是力图保持政治的弹性和适应性,通过缓和各种社会力量间的矛盾,弥合社会裂痕,来驾驭各种社会力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阻力。
③政治改革一般采用以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为开端,然后逐步向政治体系变革转化的方式。政治革命一般致力于政治动员,扩大政治参与,然后运用由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形成的政治力量去促成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与政治革命不同,政治改革往往首先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人手,以此来推动政治体系的变革,并且使两者达到均衡,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2)历史上任何一次政治改革都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政治改革者往往具有其独特的改革方式。归纳起来,推行改革计划、实现改革目标的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
①综合性改革方式
a. 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地加以推开的方式。在运用综合性改革方式时,改革者从一开始就将其全部的改革目标和主张全盘推出,从人事到组织、从结构到体系,成套地和全面地实施改革计划,用设计好的全新的政治关系取代旧的关系。
b. 综合性改革方式有利于唤起和组织支持和赞同改革的集团和阶级的力量,有利于缩短新旧政治体系转轨所引起的社会“阵痛期”和“混乱期”。但是,由十它使所有与现存政治关系利害枚关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