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75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2.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3. 韵部

【答案】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称作一个韵部。例如,宋代吴棫把古韵分为9部,郑庠把古韵分为6部。后来也推广到先秦典籍中没有用来押韵的字上去,如段玉裁把古韵分为17部。清初古韵学兴盛,这个词也有人用来指《切韵》系统韵书的“韵”。如《广韵》有206韵,段玉裁说:“是书依陆氏法言二百六部之旧。”这里说的“部”就等于平常说的韵,“二百六部”就是206韵。和韵类相反,如果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只要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这就是韵部。韵部比韵母和韵的概念更大。如:《诗经·豳风·七月》一文中,“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4. 喻三歸匣

【答案】喻三归匣是古代音韵学的一种描写声母变化的术语,是以曾运乾以中古音韵推演上古音韵得出的规律。宋代提出了“见溪群疑,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影晓匣瑜,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这三十六声母,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与之相较,上古声母系统中声母共有三十二个,有的要合并,有的要分出一些。而其中,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一类接近定母。前一类即所谓“喻三归匣”。

5. 谓

【答案】谓是古书注解术语。往往在以具体解释抽象,或以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使用。使

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是放在“谓”的前面。如《论语·為政》中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

,孔安國注:“政謂法教。免而無恥。””

6. 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钮鹿贼之。 ..

【答案】(1)骤:多次。

(2)贼:杀。

8.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答案】或:代词,有人。

9. 老臣贱息舒棋,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

【答案】如:往,到……去

11.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答案】苟:假如,假设连词。

12.危邦不入。(《论语·泰伯》)

【答案】危:发生暴乱。

1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答案】焉:指示代词兼介词,可以译为“在那里”

14.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方:义方,道义。

15.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四年》)

【答案】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在意义上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用”或“拿”。

16.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答案】及:连词。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和”。

三、填空题

17.双声指两个字的____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____相同。

【答案】声母;韵母

【解析】双声、叠韵是汉语音韵学的两个重要术语。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这两个字一般都组合成双音词。例如:“仿佛”两个字的声母都是“f ”。“颠倒”两个字的声母都是“d ”。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这两个字一般也都组合成双音词。例如:“从容”这两个字同属“ong 韵。“披靡”()两个字同属“i ”韵。

18.《七月》属于《诗经》“国风”中的____风,该地区在目前的行政区划中属于____省。

【答案】豳风;山西旬邑县西至彬县一带。

【解析】豳,也作“邠”,国名,在今山西旬邑县西至彬县一带。

19.反切的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___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___、___相同。

【答案】声母; 声调; 韵母

【解析】反切法是中国古代汉语中注音法的一种,反切上字的声母加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母组合即被切字的读音。

四、综合题

20.标写《新城道中》诗的平仄方式,并分析其中拗救现象。

新城道中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答案】(1)平仄方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第三联中有拗救:竹,古音仄声; 野、含,同上; 溪、柳同上。竹,应仄而平,必须拗救,本联中,用篱、沙二字进行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