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706中国古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家
【答案】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2. 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18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时,被准噶尔部俘虏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小和卓先后逃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他们兄弟两人纠集其他各部的维吾尔族上层分子发动暴乱。次年,清朝派军平叛。到1759年,终于将这次叛乱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在喀什噶尔等地设置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他们受到伊犁将军的管辖。
3. 陈亮
【答案】陈亮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中兴五论》、《龙川文集》的作者。陈亮,字同甫,宋婺州永康人,学者称龙川先生。才气超迈,喜谈兵,乾道五年(1169),上《中兴五论》,不报,淳熙五年(1178)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今江苏南京)以示锐意兴复。由是朝廷以为狂怪。绍熙元年(1191), 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四年,中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公事,未行而卒。他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与朱熹友善,论学则水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峰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政治抱负,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4. 关陇集团
【答案】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门阀军事集团。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在沿边地区建立了六个军镇。西魏宇文泰把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相统一,组成了以八柱国及十二大将军为核心,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关陇集团以武川镇军士为基础,定居关
中,胡汉杂揉,互相通婚,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结束。
5. 牧野之战
【答案】牧野之战是指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即位时,商由于忙对东夷用兵,导致损耗很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至800个。但武王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所以退兵。直到封王杀比干、囚箕子,陷于彻底孤立时,武王认为时机已到。于公元前1046年,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打败封王。封王自焚,商朝灭亡。
6. 一行
【答案】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僧人、天文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移动现象的人。同时他也倡议测量子午线的长短,并根据在河南实际测量的结果,算出子午线每一度长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此数字虽不很准确,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记录。他还同梁令攒合作,制成水运浑天铜仪,是世界上最旱的用机械转动的天文钟。一千多年后,为纪念这位出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星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其所编《大衍历》是一部比较准确的历法,其编写体例结构亦为后代所沿用。
7. 户调制
【答案】户调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始于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充、豫两州征收户调,征收物为绵、绢,建安九年(204年),正式颁布户调令,规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这是历史上首次颁布的户调制度,户调的实行,取代了汉朝以来的算赋和口赋,从此与田租一起成为国家的正式赋税。太康元年(280年),西晋制定户调式,西晋灭亡后,东晋南北朝仍有实行,至太和九年(485年)均田制实施后,户调制被废止。
8. 尚书台
【答案】尚书台是指东汉时期实际上的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关。东汉光武帝为削弱三公的权力,故加强尚书台的势力,出现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而尚书台则直接听命于皇帝。其中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为尚书台的主管长官; 另下设尚书仆射一人,为尚书令之副,秩六百石; 同时尚书台下分设六曹,每曹有尚书一人,秩六百石。尚书台的设立加强了皇权。
9. 三公九卿
【答案】三公九卿是指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承相、太尉、御史大夫,压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公之下有九卿:廷尉,掌管司法; 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 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 郎中令,
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 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10.《三朝北盟会编》
【答案】《三朝北盟会编》是由宋人徐梦莘撰修的宋代史书。全书二百五十卷,专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的和战关系,书中广泛地搜罗了当时官府和私人有关宋金交涉与和战的言论和记述,按照年月日顺序加以编次,故称为“北盟会编”。《三朝北盟会编》征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而且所引用的全录原文,保存了文献材料的原貌,因此史料丰富,记述详细,为研究辽、宋、金史的重要史料,同时对于女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至民情风俗,也有很多记载。
二、简答题
11.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答案】唐太宗(627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问,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改革各项政策,使社会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改革政权机构建设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a. 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 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门下主审议诏令,是审议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
c. 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加强监察机构
在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查工作。
③变革地方机构
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2)修订《唐律》
①太宗时,在《武德律》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修订《贞观律》,《唐律》基本上形成。
②《唐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体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
(3)继续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①均田制
a. 对百姓和贵族官僚实行授田,分口分田和永业田。
b. 但取消了对妇女、部曲、奴婢、耕牛的授田; 增加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的授田; 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