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引致需求
【答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
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 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刀和收入Y 的乘积。
2. 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所示。
图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二、简答题
3. 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答案】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均衡价格理论被用来作为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基础,即汇率也
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所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如果外汇的供给或者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汇率就会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点,如图所示。E 点为由外汇供给曲线与外汇需求曲线所决定的均衡点,R E 即为均衡汇率。
图 均衡汇率
如果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听任汇率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那么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通过外汇供给和需求的自发调节,最终实现均衡的。但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的供求状况使汇率保持在固定的数值上,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办法来实现
汇率的均衡。当然,这种通过政府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而实现均衡汇率的方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4. 引起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假定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t 表示政府税收,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则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
解得:。
根据三部门经济的IS 曲线代数表达式可知,引起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需求的变动、储蓄函数的变动、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以及税收的变动。
(1)投资需求i 的变动。如果投资需求i 增加,IS 曲线将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移动的距离等于投资乘数乘以投资变动量。
(2)储蓄函数的变动。当储蓄意愿增加时,意味着自发消费。减少了,IS 曲线向左平移,反之,则向右平移。移动距离等于乘数乘以储蓄变化量。
(3)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g ,会使IS 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移动距离等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乘以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
(4)税收的变动。增加税收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会减少,那么IS 曲线向左平移; 反之,则向右平移。移动距离等于税收乘数乘以税收变化量。
三、计算题
5. 一国经济中平均税率是国民收入的27%,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为9800亿美元,为保持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政府必须在私人投资及其他注入之外,保持其开支在2960亿美元的水平。
(1)计算政府在充分就业时的预算盈余或赤字额;
(2)计算充分就业预算在收入水平为9700亿美元时的盈余或赤字额。
【答案】(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卜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根据题意,政府在允分就业时的预算盈余为:9800×27%-2960=-314(亿美元),即为预算赤字。
,(2)在国民收入为9700亿美元时,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9700×27%-2960=-341(亿美元)
即为预算赤字。
6. 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
试求:(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1)当π=π-1时,自然失业率u*=u,即u*=6%;
(2)由所给方程知,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0.4,且经过u=0.06,π=π-1点。在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应地,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故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
图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